司法中情理与法理的冲突与协调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情理的具体内涵 | 第11-16页 |
(一)情理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情理的特征 | 第12-14页 |
1.情理的伦理性 | 第12-13页 |
2.情理的道德性 | 第13页 |
3.情理的主观性 | 第13-14页 |
(三)情理的局限 | 第14-16页 |
二、情理与法理的关系 | 第16-20页 |
(一)情理与法理的联系 | 第16-18页 |
1.情理是法理的基础 | 第16-17页 |
2.法理是情理的延伸 | 第17-18页 |
(二)情理与法理的区别 | 第18-20页 |
1.二者本质不同 | 第18页 |
2.二者基本属性不同 | 第18页 |
3.二者价值取向不同 | 第18页 |
4.二者运作成本不同 | 第18-19页 |
5.违反二者后果不同 | 第19-20页 |
三、司法中情理与法理的冲突 | 第20-27页 |
(一)情理与法理冲突的表现 | 第20-22页 |
(二)情理与法理冲突的原因 | 第22-27页 |
1.传统情理与现代法理的分歧 | 第22-23页 |
2.西方法治理论的影响 | 第23-24页 |
3.法官职业素养的缺失 | 第24-25页 |
4.普通民众法律意识淡薄 | 第25-27页 |
四、情理与法理的协调 | 第27-34页 |
(一)立法时吸收情理 | 第27-29页 |
1.重视情理文化 | 第27-28页 |
2.坚守法治精神 | 第28-29页 |
(二)司法中情法平衡 | 第29-32页 |
1.提升法官职业素养 | 第30-31页 |
2.追求情理和法理协调平衡 | 第31-32页 |
(三)提高全民法治素养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