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汽车安全性分类 | 第10-12页 |
1.2.1 汽车主动安全性 | 第11页 |
1.2.2 汽车被动安全性 | 第11-12页 |
1.3 汽车侧面碰撞研究状况及试验方法 | 第12-16页 |
1.3.1 汽车侧面碰撞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1.3.2 汽车侧面碰撞试验方法 | 第14-16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6-18页 |
2 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法规和基本理论 | 第18-30页 |
2.1 国外侧面碰撞相关法规 | 第18-20页 |
2.2 国内侧面碰撞法规 | 第20-22页 |
2.3 新车评价规程NCAP | 第22-24页 |
2.4 碰撞基本理论 | 第24-29页 |
2.4.1 有限元的基本思想和理论 | 第24-25页 |
2.4.2 碰撞模拟中非线性有限元基本理论 | 第25-26页 |
2.4.3 单元积分算法与沙漏能问题 | 第26-27页 |
2.4.4 时间步长的算法 | 第27-29页 |
2.4.5 质量缩放问题 | 第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侧面碰撞仿真测试模型的建立及有效性验证 | 第30-44页 |
3.1 车体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0-36页 |
3.1.1 几何清理和简化 | 第30页 |
3.1.2 网格的划分与网格质量检查 | 第30-31页 |
3.1.3 定义连接方式 | 第31-34页 |
3.1.4 材料性质的定义 | 第34-35页 |
3.1.5 接触系数的定义 | 第35-36页 |
3.2 移动壁障和假人有限元模型 | 第36-38页 |
3.3 侧碰仿真测试模型的建立 | 第38-40页 |
3.4 侧碰仿真测试模型的有效性验证 | 第40-43页 |
3.5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侧面车体结构的改进与优化 | 第44-54页 |
4.1 概述 | 第44页 |
4.2 B柱碰撞安全性能改进方法 | 第44-45页 |
4.3 B柱新材料PHS钢 | 第45-48页 |
4.4 B柱新材料改进后的仿真分析 | 第48-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5 车门防撞梁的改进与优化 | 第54-69页 |
5.1 改进防撞梁结构设计 | 第54-59页 |
5.2 M型防撞梁结构优化 | 第59-64页 |
5.2.1 防撞梁侧壁倾角的优化 | 第60-62页 |
5.2.2 截面梁横向尺寸的优化 | 第62-64页 |
5.3 防撞梁优化方案的验证 | 第64-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总结 | 第69页 |
6.2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