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自然地理学论文--部门自然地理学论文--地貌学(地形学)论文--沙漠地貌学、干燥地貌学论文

福建海岸沙丘发育年代学及其环境意义

摘要第2-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论文选题和意义第10-11页
    1.2 海岸沙丘OSL年代学研究进展第11-14页
        1.2.1 OSL测年基本原理第11-12页
        1.2.2 OSL测年技术和方法第12页
        1.2.3 等效剂量测试技术第12-13页
        1.2.4 环境剂量率测量技术第13-14页
    1.3 OSL测年技术在海岸砂质沉积研究中的应用第14-15页
        1.3.1 海岸砂质沉积OSL测年精度和可靠性第14页
        1.3.2 OSL年代学在海岸沙丘沉积构造与地貌过程研究中的应用第14-15页
    1.4 研究区海岸风沙年代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5-17页
        1.4.1 古海岸沙丘(老红砂)年代学研究第16-17页
        1.4.2 现代海岸沙丘年代学研究第17页
    1.5 研究基础与工作量第17-18页
        1.5.1 研究基础第17页
        1.5.2 论文工作量第17-18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第18-26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8-21页
        2.1.1 地质地貌特征第18-20页
        2.1.2 气候和水文特征第20-21页
    2.2 研究方法第21-26页
        2.2.1 OSL测年第21-23页
        2.2.2 粒度指标测试第23-24页
        2.2.3 野外地形高程和探地雷达测量第24页
        2.2.4 色度测试和分析第24-26页
第3章 晚更新世老红砂沉积序列及其气候意义第26-62页
    3.1 研究区老红砂特征及其分布情况第26-27页
    3.2 平潭青峰老红砂OSL年代学特征第27-34页
        3.2.1 环境剂量率第28-30页
        3.2.2 等效剂量(D_e)第30-31页
        3.2.3 OSL年龄特征第31-34页
    3.3 平潭青峰老红砂沉积特征和发育期次第34-38页
        3.3.1 平潭青峰老红砂色度及粒度特征第34-36页
        3.3.2 青峰老红砂多期沉积特征第36-38页
    3.4 晋江颜厝老红砂OSL年代及沉积特征第38-44页
        3.4.1 晋江颜厝老红砂沉积特征第38-40页
        3.4.2 晋江颜厝老红砂OSL年代学特征第40-44页
    3.5 漳浦虎头山老红砂沉积沉积序列与OSL年代学特征第44-49页
        3.5.1 漳浦虎头山老红砂沉积序列第44-46页
        3.5.2 漳浦虎头山老红砂OSL年代学特征第46-49页
    3.6 福建典型老红砂沉积过程反映的区域环境变化第49-59页
        3.6.1 老红砂物源第49-50页
        3.6.2 老红砂沉积过程与区域海平面变化第50-54页
        3.6.3 老红砂沉积反映的区域环境演变第54-59页
    3.7 本章小结第59-62页
第4章 中晚全新世海岸沙丘OSL年代学及其环境意义第62-112页
    4.1 长乐东山海岸沙丘OSL年代学与沉积序列第62-73页
        4.1.1 OSL—AMS~(14)C年代学分析第64-68页
        4.1.2 粒度组成第68-71页
        4.1.3 探地雷达图像反映的沙丘沉积特征第71-73页
    4.2 长乐东海海岸沙丘OSL年代学与沉积序列第73-77页
        4.2.1 DH海岸沙丘的OSL年代学特征第74-75页
        4.2.2 地层结构及粒度特征第75-77页
    4.3 长乐南澳海岸沙丘沉积特征及OSL年代学第77-84页
        4.3.1 长乐南澳海岸沙丘沉积结构及粒度特征第77-81页
        4.3.2 长乐南澳海岸沙丘OSL年代学特征第81-84页
    4.4 晋江庵山海岸沙丘沉积特征及OSL年代学第84-92页
        4.4.1 晋江庵山海岸沙丘沉积结构及粒度特征第84-89页
        4.4.2 晋江庵山海岸沙丘OSL年代学特征第89-92页
    4.5 漳浦(上大澳和虎头山)海岸沙丘沉积特征及OSL年代学第92-100页
        4.5.1 上大澳海岸沙丘地层剖面及粒度特征第92-94页
        4.5.2 上大澳海岸沙丘OSL年代学特征第94-98页
        4.5.3 漳浦虎头山现代沙丘OSL年代学与沉积特征第98-100页
    4.6 福建沿海现代海岸沙丘发育过程及环境意义第100-111页
        4.6.1 福建现代海岸沙丘的形成年龄及发育阶段第100-102页
        4.6.2 福建海岸沙丘沉积环境与区域海平面变化第102-105页
        4.6.3 近二千年来福建海岸沙丘发育过程与东亚冬季风第105-106页
        4.6.4 风沙沉积过程反映的小冰期东亚冬季风的年代际变化第106-110页
        4.6.5 近千来冬季风变化的驱动力分析第110-111页
    4.7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第5章 海岸沙丘贝丘遗址环境考古OSL年代学第112-128页
    5.1 庵山沙丘贝丘遗址沉积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12-124页
        5.1.1 OSL样品采样、测试分析与结果第114-115页
        5.1.2 OSL年代学特征及沉积序列第115-119页
        5.1.3 庵山沙丘贝丘遗址年代序列和地貌过程第119-121页
        5.1.4 人类迁徙与风沙活动的关系第121-124页
    5.2 长乐东山沙丘贝丘沉积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24-127页
    5.3 本章小结第127-128页
第6章 结论和创新之处第128-132页
    6.1 结论第128-130页
        6.1.1 福建沿海老红砂年代学及其环境第128-129页
        6.1.2 福建现代海岸沙丘年代学及其环境第129页
        6.1.3 福建沿海全新世沙丘贝丘遗址环境考古年代学第129-130页
    6.2 特色与创新第130页
    6.3 存在的问题第130-132页
        6.3.1 海岸沙丘年代学第130页
        6.3.2 环境考古年代学第130-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2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第142-144页
    承担的科研任务第142页
    主要成果第142-144页
致谢第144-146页
个人简历第146-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含吲哚的新型氟硼吡咯类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下一篇:苹果UPL基因家族及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响应非生物胁迫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