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46页 |
1.1 荧光探针简介 | 第12-16页 |
1.2 常见荧光分子探针的作用机理 | 第16-21页 |
1.2.1 光诱导电子转移(PET,Photoinducedelectrontransfer) | 第16-17页 |
1.2.2 分子内电荷转移(ICT,Intramolecularchargetransfer) | 第17-18页 |
1.2.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Fluorescenceresonanceenergytransfer).. | 第18-20页 |
1.2.4 激发态质子转移(ESPT,Excitedstateprotontransfer) | 第20-21页 |
1.3 常见荧光探针相应的荧光团类别 | 第21-26页 |
1.3.1 香豆素类荧光染料 | 第22页 |
1.3.2 花菁类荧光染料 | 第22-23页 |
1.3.3 萘亚酰胺类荧光染料 | 第23-24页 |
1.3.4 罗丹明类荧光染料 | 第24页 |
1.3.5 BODIPY类荧光染料 | 第24-26页 |
1.4 BODIPY类荧光分子探针的研究历程 | 第26-27页 |
1.5 BODIPY类荧光分子探针的发展方向 | 第27-30页 |
1.6 BODIPY荧光分子探针的应用 | 第30-44页 |
1.6.1 BODIPY应用于离子检测 | 第30-31页 |
1.6.2 BODIPY应用于pH检测 | 第31-32页 |
1.6.3 BODIPY应用于ROS/RNS的检测 | 第32-35页 |
1.6.4 BODIPY应用于靶向细胞器的检测 | 第35-37页 |
1.6.5 BODIPY应用于特异性酶的检测 | 第37-38页 |
1.6.6 BODIPY应用于生物硫醇类化合物的检测 | 第38-41页 |
1.6.7 BODIPY应用于气体小分子的检测 | 第41-42页 |
1.6.8 BODIPY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 第42-44页 |
1.7 基于BODIPY荧光探针课题的提出 | 第44-46页 |
第2章 响应肿瘤特异性酶NQO1比率型探针的合理构建 | 第46-78页 |
2.1 引言 | 第46-56页 |
2.1.1 酶探针的简介 | 第46-48页 |
2.1.2 NQO1酶的简介 | 第48-50页 |
2.1.3 纳米荧光分子探针的应用简介 | 第50-52页 |
2.1.4 纳米荧光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 | 第52-5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6-65页 |
2.2.1 化学药品及测试仪器 | 第56页 |
2.2.2 BOD-NQO1的合成 | 第56-62页 |
2.2.3 相关化合物的表征 | 第62-63页 |
2.2.4 测试准备及相关计算方法 | 第63-64页 |
2.2.5 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与计算 | 第64-6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65-77页 |
2.3.1 BOD-NQO1的光学性质 | 第65-69页 |
2.3.2 Nano-NQO1的光谱性质 | 第69-74页 |
2.3.3 Nano-NQO1对NQO1酶的生物成像实验 | 第74-76页 |
2.3.4 细胞培养和成像 | 第76-7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3章 具有大Stokes位移的近红外染料:分子内激发态质子转移诱发BODIPYs发光 | 第78-96页 |
3.1 引言 | 第78-8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83-90页 |
3.2.1 化学药品及测试仪器 | 第83页 |
3.2.2 相关化合物的合成 | 第83-86页 |
3.2.3 相关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86-89页 |
3.2.4 探针浓溶液及PBS缓冲溶液的配制 | 第89页 |
3.2.5 溶剂效应的测定 | 第89页 |
3.2.6 pH效应实验 | 第89-9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90-95页 |
3.3.1 染料NIR-BODI的溶剂效应 | 第90-93页 |
3.3.2 染料NIR-BODI的pH效应实验 | 第93-94页 |
3.3.3 染料NIR-BODII的溶剂效应 | 第94-9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4章 基于近红外染料NIR-BODI响应硫醇化合物的荧光探针的合成与应用 | 第96-120页 |
4.1 引言 | 第96-9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97-103页 |
4.2.1 化学药品及测试仪器 | 第97页 |
4.2.2 相关化合物的合成 | 第97-99页 |
4.2.3 相关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99-102页 |
4.2.4 探针浓溶液及PBS缓冲溶液的配制 | 第102页 |
4.2.5 滴定实验 | 第102页 |
4.2.6 时间曲线的测定 | 第102页 |
4.2.7 选择性实验 | 第102-103页 |
4.2.8 活体细胞成像实验 | 第10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19页 |
4.3.1 探针BOD-Cys对硫醇化合物的检测 | 第103-113页 |
4.3.2 探针BOD-thiol对硫醇化合物的检测 | 第113-11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5章 基于近红外染料NIR-BODI响应H_2S荧光探针的合成与应用 | 第120-140页 |
5.1 引言 | 第120-125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25-132页 |
5.2.1 化学药品及测试仪器 | 第125页 |
5.2.2 检测H2S的BODIPY探针的合成 | 第125-127页 |
5.2.3 新化合物的表征 | 第127-130页 |
5.2.4 探针浓溶液及PBS缓冲溶液的配制 | 第130页 |
5.2.5 NIR-BDOI的光学性质的测定 | 第130-131页 |
5.2.6 探针Azide-B-Thia-E和Azide-B-Thia-C的光学性质 | 第131页 |
5.2.7 Azide-B-Thia-E对H2S的生物成像实验 | 第131-13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32-139页 |
5.3.1 NIR-BDOI的光学性质 | 第132-133页 |
5.3.2 Azide-B-Thia-E和Azide-B-Thia-C的光学性质 | 第133-137页 |
5.3.3 探针Azide-B-Thia-E与H2S反应的机理 | 第137-139页 |
5.3.4 探针Azide-B-Thia-E对H2S的生物成像实验 | 第13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39-140页 |
第6章 基于近红外染料NIR-BODI检测氟离子探针的设计与合成 | 第140-154页 |
6.1 引言 | 第140-144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44-147页 |
6.2.1 化学药品与检测仪器 | 第144页 |
6.2.2 检测氟离子探针TBDS-B-Thia的合成 | 第144-145页 |
6.2.3 检测氟离子探针TBDS-B-Thia的表征 | 第145-146页 |
6.2.4 探针浓溶液及PBS缓冲溶液的配制 | 第146页 |
6.2.5 TBDS-B-Thia在有机溶剂中与氟离子的反应 | 第146页 |
6.2.6 TBDS-B-Thia在水溶液中与氟离子的反应 | 第146-147页 |
6.2.7 TBDS-B-Thia与氟离子反应的选择性 | 第147页 |
6.2.8 TBDS-B-Thia与氟离子的检测极限 | 第147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47-153页 |
6.3.1 TBDS-B-Thia在有机溶剂中与氟离子的反应 | 第147-148页 |
6.3.2 TBDS-B-Thia在水溶液中与氟离子的反应 | 第148-149页 |
6.3.3 TBDS-B-Thia与氟离子反应的选择性 | 第149页 |
6.3.4 TBDS-B-Thia与氟离子的检测极限 | 第149-151页 |
6.3.5 TBDS-B-Thia与氟离子反应的机理 | 第151-15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53-154页 |
第7章 全文总结 | 第154-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7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76-178页 |
致谢 | 第178-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