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以镇江市Z小学为个案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第11-13页
        一、时代呼唤:“互联网+”时代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全新挑战第11页
        二、现实挑战:“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存在困境第11-12页
        三、理论需求:“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较薄弱第12-13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第13页
        一、理论意义第13页
        二、实践意义第13页
    第三节 研究综述第13-20页
        一、关于“互联网+教育”的研究综述第13-14页
        二、关于“教师学习”的研究综述第14-16页
        三、关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综述第16-19页
        四、文献述评第19-20页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第20-23页
        一、“互联网+”第20-21页
        二、教师学习第21-22页
        三、教师学习共同体第22-23页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3-25页
        一、研究思路第23页
        二、研究方法第23-25页
第二章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价值诉求与特质分析第25-37页
    第一节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价值诉求第25-29页
        一、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必然要求第25-26页
        二、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第26-27页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27-29页
    第二节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特质分析第29-37页
        一、学习媒介的特质分析第29页
        二、学习目标的特质分析第29-31页
        三、学习过程的特质分析第31-34页
        四、学习效果的特质分析第34-37页
第三章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现实探索——以镇江市Z小学为个案第37-63页
    第一节 “互联网+”背景下镇江市Z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概况第37-38页
        一、Z小学概况简介第37页
        二、“互联网+”背景下Z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路径第37-38页
    第二节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现状调查分析第38-59页
        一、“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问卷调查分析第38-52页
        二、“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访谈分析第52-55页
        三、“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内容分析第55-59页
    第三节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现状梳理第59-63页
第四章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问题与原因分析第63-73页
    第一节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存在的问题第63-68页
        一、学习目标离散化第63页
        二、学习方式形式化第63-64页
        三、学习过程缺少指导性第64-65页
        四、学习内容缺少共享性第65页
        五、共同体成员结构不合理第65-66页
        六、学科专业存在隔阂第66页
        七、共同体学习交互层次有待提高第66-67页
        八、共同体学习的深度不够第67页
        九、小学教师的学习理念有待更新第67-68页
        十、学习共同体的把关人作用缺失第68页
    第二节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68-73页
        一、基于教师视角的原因分析第68-70页
        二、基于学校组织视角的原因分析第70-71页
        三、基于互联网特性的原因分析第71-73页
第五章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优化策略第73-83页
    第一节 教师层面第73-76页
        一、强化小学教师的“互联网+”思维与共同体意识第73-74页
        二、提升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第74-75页
        三、加强小学教师的媒介素养第75-76页
    第二节 学校层面第76-79页
        一、构建小学教师优质文化第76页
        二、创新学校管理制度第76-78页
        三、建设区域联动机制第78页
        四、缓解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第78-79页
    第三节 互联网层面第79-83页
        一、加强小学教师网络情感互动第79-80页
        二、强化小学教师线下线上交互学习第80页
        三、明确互联网责任教师的角色第80-83页
附录第83-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致谢第91-93页
作者简历第93-95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95-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躯干支柱力量练习对北方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学生体育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蓬莱小镇”课程资源的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