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9页 |
1.1 纳米材料的光散射性质 | 第9-11页 |
1.1.1 光散射的机理和种类 | 第9-10页 |
1.1.2 纳米材料的光散射特性 | 第10-11页 |
1.2 纳米颗粒的动态光散射技术 | 第11-14页 |
1.2.1 动态光散射的基本概念 | 第11-13页 |
1.2.2 基于动态光散射技术的材料表征 | 第13-14页 |
1.3 银纳米粒子的概述 | 第14-19页 |
1.3.1 银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14-18页 |
1.3.2 银纳米粒子的应用 | 第18-19页 |
1.4 金纳米粒子的概述 | 第19-25页 |
1.4.1 金纳米粒子的检测应用 | 第21-25页 |
1.5 实验方法与表征手段 | 第25-27页 |
1.5.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型号为JEOL2100) | 第25-26页 |
1.5.2 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UV-vis型号为VarianCary100) | 第26页 |
1.5.3 荧光分光光度计(VarianCary-Eclipse500) | 第26页 |
1.5.4 马尔文粒径电位仪(MalvernZetasizerNanoZS90) | 第26-27页 |
1.5.5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arlZeissLSMPASCAL) | 第27页 |
1.6 本论文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基于功能化银纳米粒子利用动态光散射的方法对铅离子的分析检测 | 第29-38页 |
2.1 引言 | 第29-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2.2.1 试剂和设备 | 第30页 |
2.2.2 银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30页 |
2.2.3 对不同浓度铅离子的检测 | 第30-31页 |
2.2.4 不同pH条件对检测铅离子的影响 | 第3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1-37页 |
2.3.1 铅离子的动态光散射法检测 | 第31-33页 |
2.3.2 铅离子的比色法检测 | 第33-35页 |
2.3.3 特异性实验 | 第35-36页 |
2.3.4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36-37页 |
2.3.5 银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对铅离子的聚合的机理探讨 | 第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基于功能化银纳米粒子利用动态光散射法对多巴胺的分析检测 | 第38-50页 |
3.1 引言 | 第38-3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3.2.1 试剂和仪器 | 第39页 |
3.2.2 银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 | 第39页 |
3.2.3 功能化银纳米粒子检测多巴胺 | 第39-4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8页 |
3.3.1 最佳pH条件的确定 | 第40-42页 |
3.3.2 最佳温度的确定 | 第42-43页 |
3.3.3 检测体系的特性分析 | 第43-47页 |
3.3.4 检测体系的原理探讨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基于金纳米粒子利用荧光淬灭法对汞离子的分析检测 | 第50-57页 |
4.1 引言 | 第50-5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4.2.1 试剂和仪器 | 第51页 |
4.2.2 金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 | 第51页 |
4.2.3 荧光光谱检测法检测汞离子方法 | 第51-5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2-56页 |
4.3.1 功能化金纳米簇颗粒表征 | 第52-53页 |
4.3.2 功能化金纳米簇颗粒的稳定性 | 第53-54页 |
4.3.3 特异性实验 | 第54-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