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1.2 工业以太网技术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 1.2.1 通信确定性与实时性 | 第10页 |
| 1.2.2 稳定性与可靠性 | 第10-11页 |
| 1.2.3 工业以太网协议 | 第11页 |
| 1.3 国内外工业以太网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3.2 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 1.3.3 发展前景 | 第13页 |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天津地铁2、3 号线传输系统网络设计及实现 | 第15-23页 |
| 2.1 天津地铁2、3 号线传输系统建设概况 | 第15页 |
| 2.2 天津地铁传输系统的整体网络结构设计 | 第15-17页 |
| 2.2.1 设计原则 | 第15页 |
| 2.2.2 网络传输系统设计需求 | 第15-16页 |
| 2.2.3 系统的整体网络结构设计 | 第16-17页 |
| 2.3 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 第17-20页 |
| 2.3.1 各类通信的业务的传输特点 | 第17-18页 |
| 2.3.2 SDH 传输IP 业务和工业以太网的传输性能比较 | 第18页 |
| 2.3.3 工业网络和办公网络比较 | 第18-20页 |
| 2.4 系统设计方案的具体实现 | 第20-22页 |
| 2.4.1 工业网络冗余的实现 | 第20-21页 |
| 2.4.2 网络安全设计 | 第21页 |
| 2.4.3 Qos 设计 | 第21页 |
| 2.4.4 系统的实时性 | 第21页 |
| 2.4.5 统一的网络管理 | 第21-22页 |
| 2.5 成本控制 | 第22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项目组织与进度管理 | 第23-32页 |
| 3.1 项目的组织结构设计 | 第23-25页 |
| 3.1.1 项目组织结构设计原则 | 第23页 |
| 3.1.2 项目中主要角色的岗位职责 | 第23-25页 |
| 3.2 项目进度管理 | 第25-30页 |
| 3.2.1 项目进度管理的目标 | 第25页 |
| 3.2.2 项目进度管理的组织原则 | 第25-26页 |
| 3.2.3 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 | 第26-28页 |
| 3.2.4 甘特图 | 第28页 |
| 3.2.5 项目变更 | 第28-29页 |
| 3.2.6 项目进度计划的执行和控制 | 第29-30页 |
| 3.3 项目风险 | 第30-31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质量保证体系与标准 | 第32-39页 |
| 4.1 质量目标 | 第32-33页 |
| 4.1.1 质量管理规划 | 第32页 |
| 4.1.2 工程质量目标 | 第32-33页 |
| 4.2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第33-38页 |
| 4.2.1 质量管理网络 | 第33页 |
| 4.2.2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 第33页 |
| 4.2.3 质量保证体系流程 | 第33-34页 |
| 4.2.4 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流程 | 第34页 |
| 4.2.5 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 第34-36页 |
| 4.2.6 技术保证 | 第36-37页 |
| 4.2.7 制度保证 | 第37-38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五章 系统方案测试与验证 | 第39-47页 |
| 5.1 测试目的 | 第39页 |
| 5.2 硬件配置及工具 | 第39-40页 |
| 5.3 网络拓扑结构 | 第40页 |
| 5.4 测试内容 | 第40页 |
| 5.4.1 物理特性 | 第40页 |
| 5.4.2 冗余功能 | 第40页 |
| 5.5 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40-45页 |
| 5.5.1 业务传输测试 | 第40-41页 |
| 5.5.2 系统隔离测试 | 第41-42页 |
| 5.5.3 组播性能测试 | 第42-44页 |
| 5.5.4 整网抗毁性测试 | 第44-45页 |
| 5.6 网管功能验证 | 第45-46页 |
| 5.7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7-49页 |
| 6.1 总结 | 第47页 |
| 6.2 展望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