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地方金融事业论文

金融中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导论第7-1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7-8页
        1.1.1 理论意义第7页
        1.1.2 现实意义第7-8页
        1.1.3 论文结构及研究成果第8页
    1.2 文献综述第8-15页
        1.2.1 金融中心演化机制第8-9页
        1.2.2 金融中心形成机制第9-10页
        1.2.3 国内外学者对金融中心指标体系研究第10-12页
        1.2.4 机构组织对金融中心竞争力研究第12-15页
2 金融中心理论第15-18页
    2.1 金融中心概念及分类第15-16页
        2.1.1 金融中心定义及特征第15页
        2.1.2 金融中心分类第15-16页
    2.2 金融中心功能分析第16-18页
        2.2.1 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第16-17页
        2.2.2 优化资源配置和风险防范第17页
        2.2.3 提升所在国经济实力第17-18页
3 金融中心竞争力历史考察第18-26页
    3.1 实体经济强盛第18-19页
        3.1.1 伦敦第18-19页
        3.1.2 纽约第19页
    3.2 金融集聚第19-21页
        3.2.1 金融集聚形成原因第19-20页
        3.2.2 金融集聚意义第20-21页
    3.3 金融创新第21-23页
        3.3.1 金融创新发展过程第21-22页
        3.3.2 金融创新积极作用第22-23页
    3.4 金融中心国际化第23-26页
        3.4.1 金融中心国际化表现第23-24页
        3.4.2 金融中心国际化意义第24-26页
4 金融中心竞争力影响因素第26-35页
    4.1 数据介绍第26-31页
        4.1.1 应变量-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GFCI Rating Score第26-27页
        4.1.2 自变量-金融中心各经济变量第27-31页
    4.2 金融中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31-32页
    4.3 金融中心竞争力影响因素理论分析第32-35页
        4.3.1 实体经济第32-33页
        4.3.2 经济自由度和开放度第33页
        4.3.3 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第33-34页
        4.3.4 人才及地区发展水平第34-35页
5 上海金融中心竞争力分析第35-51页
    5.1 金融中心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第35-38页
        5.1.1 构建目的及比较对象第35页
        5.1.2 金融中心竞争力指标体系框架第35-37页
        5.1.3 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价方法-主成分分析法第37-38页
    5.2 上海金融中心竞争力实证分析第38-51页
        5.2.1 实体经济主成分分析法第38-42页
        5.2.2 经济自由度和开放度主成分分析法第42-44页
        5.2.3 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主成分分析法第44-47页
        5.2.4 人才及地区发展水平主成分分析法第47-51页
6 政策建议与展望第51-55页
    6.1 政策建议第51-54页
        6.1.1 实体经济建设第51-52页
        6.1.2 经济自由度和开放度建设第52页
        6.1.3 金融市场建设第52-53页
        6.1.4 专业人才及城市建设第53-54页
    6.2 结语与展望第54-55页
注释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研究
下一篇:海关电子政务应用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以北京海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