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商标法论文

我国驰名商标认定制度评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1-15页
1 我国驰名商标认定标准之评析第15-29页
    1.1 驰名商标认定标准的比较与定位第15-22页
        1.1.1 国际公约和发达国家的驰名商标认定标准第15-18页
        1.1.2 我国驰名商标认定标准的制度概况第18-20页
        1.1.3 驰名商标认定标准的异同比较与价值定位第20-22页
    1.2 我国驰名商标认定标准的剖析第22-26页
        1.2.1 知名度第22-23页
        1.2.2 地域范围第23-24页
        1.2.3 相关公众第24页
        1.2.4 其他标准第24-26页
    1.3 我国驰名商标认定的制度完善第26-29页
        1.3.1 明晰驰名商标认定原则第26-27页
        1.3.2 规范驰名商标认定标准的相关因素第27-29页
2 我国驰名商标认定“双轨制”之评论第29-42页
    2.1 驰名商标“单轨”与“双轨”认定的考察第29-31页
        2.1.1 驰名商标认定的单轨制第29-30页
        2.1.2 驰名商标认定的双轨制第30-31页
    2.2 我国驰名商标认定的“双轨制”第31-35页
        2.2.1 我国司法认定驰名商标的概况及其正当性第31-33页
        2.2.2 我国行政认定驰名商标的简况及其合理性、必要性第33-35页
    2.3 我国驰名商标“双轨”认定存在的问题第35-39页
        2.3.1 认定过程不协调第35-36页
        2.3.2 认定效力的冲突第36-38页
        2.3.3 认定结果的救济途径不平衡第38-39页
    2.4 完善我国驰名商标认定的“双轨制”第39-42页
        2.4.1 平衡双轨认定的效力第39-40页
        2.4.2 严格双轨认定的标准第40页
        2.4.3 强化双轨认定的程序第40-42页
3 我国驰名商标认定方式之评判第42-50页
    3.1 我国驰名商标认定方式的变革第42-44页
        3.1.1 主动、批量认定方式的历史评判第42页
        3.1.2 被动、个案认定方式的法理与正当性第42-43页
        3.1.3 认定方式转换的法律意义第43-44页
    3.2 现行驰名商标“被动、个案”认定再分析第44-45页
        3.2.1 驰名商标的“个案认定”第44-45页
        3.2.2 驰名商标的“被动保护”第45页
    3.3 我国驰名商标认定方式的重构第45-50页
        3.3.1 司法“被动、个案”认定驰名商标的制度完善第45-47页
        3.3.2 行政“被动、个案”认定驰名商标制度的构建第47-48页
        3.3.3 驰名商标“个案认定”效力的延伸第48-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后记第54-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项目管理的核安全文化大众化研究
下一篇:商标侵权认定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