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论文

贫困村灾害风险应对研究

论文创新点第5-6页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录第11-15页
导论第15-27页
    一、研究缘起、目的与意义第15-17页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7-19页
    三、重点概念界定与理论框架第19-23页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3-2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27-41页
    第一节 风险、贫困与脆弱性相关研究评述第27-31页
        一、贫困与脆弱性:概念与测量第27-30页
        二、贫困村与脆弱性第30-31页
    第二节 贫困村反贫困与灾害风险应对理论与实践第31-36页
        一、社区风险管理研究与国内外实践第32-34页
        二、贫困村灾害风险应对的理论与实践第34-36页
    第三节 灾害风险应对与贫困村可持续发展第36-41页
        一、农户灾害风险应对策略与生计可持续改善第36-38页
        二、贫困村灾害风险应对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第38-41页
第二章 贫困村灾害风险类型、来源与影响第41-58页
    第一节 贫困村灾害风险的类型与分布第41-45页
        一、贫困村灾害风险的类型第41-43页
        二、贫困村灾害风险的分布第43-45页
    第二节 贫困村灾害风险源分析第45-50页
        一、灾害的频发性和不确定性第45-46页
        二、经济资本匮乏及其脆弱性第46-48页
        三、社会资本不足及其来源传统性第48-49页
        四、反贫困过程中的灾害风险视角缺失第49-50页
    第三节 贫困村灾害风险的影响第50-58页
        一、灾害风险对农户的影响第50-53页
        二、灾害风险对贫困村社区结构的影响第53-55页
        三、灾害风险对贫困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第55-58页
第三章 贫困村灾害风险规避第58-72页
    第一节 日常生活视野下的贫困村灾害风险规避实践第58-64页
        一、灾害风险规避的贫困村社区共同体第59-60页
        二、灾害风险规避的“穷人的经济学”第60-62页
        三、灾害风险规避的地方性知识第62-64页
    第二节 国家灾害风险规避政策的贫困村实践第64-72页
        一、国家灾害风险规避政策体系情况概述第65-67页
        二、国家灾害风险规避体系的贫困村“短板”效应第67-72页
第四章 贫困村灾害风险转移第72-87页
    第一节 贫困村灾害风险转移的非正式制度第72-78页
        一、贫困村农户灾害风险转移实践第72-75页
        二、农户间灾害风险转移的约束机制第75-76页
        三、贫困村社区内部灾害风险转移机制的衰退第76-78页
    第二节 贫困村灾害风险转移的正式制度第78-82页
        一、农业保险的贫困村社区实践第78-80页
        二、农业保险试点效果的原因分析第80-82页
    第三节 贫困村灾害风险转移的国家介入第82-87页
        一、农业生产领域灾害风险转移的国家介入第82-85页
        二、日常生活领域灾害风险转移的国家介入第85-87页
第五章 贫困村灾害风险应急第87-109页
    第一节 贫困村中小型灾害风险应急实践第87-99页
        一、贫困村社区及农户的灾害应急第87-93页
        二、政府应急政策的贫困村社区实践第93-98页
        三、市场及其他主体介入的现实效果第98-99页
    第二节 贫困村重大灾害风险的应急实践第99-109页
        一、紧急救援与社区秩序的恢复第99-103页
        二、强干预之下的贫困村灾害风险应急遗产第103-109页
第六章 贫困村灾害风险适应第109-126页
    第一节 多元主体互动下的贫困村灾害风险适应第109-115页
        一、国家、市场与社会三维视角下的贫困村灾害风险接受第109-111页
        二、多元主体互动下的贫困村灾害风险利用第111-113页
        三、资源整合之下的降低灾害风险实践第113-115页
    第二节 贫困村生产生活中的灾害风险适应第115-120页
        一、贫困村社区灾害适应的文化表现第115-117页
        二、贫困村社区灾害风险适应的经济表现第117-118页
        三、贫困村社区灾害风险适应的社会表现第118-120页
    第三节 灾害风险适应与贫困村社区“秩序”与“进步”第120-126页
        一、灾害风险适应与贫困社区秩序第121-122页
        二、灾害风险适应与贫困村社区进步第122-126页
第七章 贫困村灾害风险应对模式创新第126-140页
    第一节 贫困村灾害风险应对模式创新概况第126-130页
        一、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暨灾害风险管理”项目概况第126-128页
        二、贫困村灾害风险管理项目运行机制与能力建设第128-130页
    第二节 贫困村灾害风险应对模式创新的个案观察第130-134页
        一、骆村灾害风险管理项目实施概况第130-131页
        二、骆村灾害风险应对体系构建的基本模式第131-132页
        三、骆村灾害风险应对体系的路径依赖第132-134页
    第三节 贫困村灾害风险应对模式创新的效果与影响第134-140页
        一、贫困村社区视野下的“灾害风险管理项目”的效果第134-136页
        二、灾害风险管理项目乡土实践的影响第136-137页
        三、贫困村灾害风险应对模式创新实践反思第137-140页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第140-151页
    第一节 研究基本结论第140-145页
        一、贫困村社区是一种传统风险社会类型第140-141页
        二、灾害风险规避与转移实践过程中多元主体互动局面尚未成型第141-142页
        三、外来干预强度制约着贫困村灾害风险应急效果第142-143页
        四、外来干预程度差异影响着贫困村灾害风险适应水平第143-144页
        五、多元互动灾害风险管理模式是贫困村灾害风险应对模式重大创新第144-145页
    第二节 相关议题讨论第145-151页
        一、农民对灾害风险持什么态度?第145-146页
        二、如何对待灾害风险应对的地方性知识?第146-147页
        三、反贫困与灾害风险应对如何兼容?第147-149页
        四、“风险”是如何嵌入到“秩序”与“进步”之中的?第149-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60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第160-161页
后记第161-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化视阈下的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研究
下一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