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2章 舞弊理论及相关识别技术 | 第14-20页 |
·舞弊动因理论 | 第14-15页 |
·冰山理论(二因素论) | 第14页 |
·舞弊三角理论(三因素论) | 第14页 |
·GONE理论(四因素论) | 第14-15页 |
·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多因素论) | 第15页 |
·国外财务报告舞弊的征兆和识别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国外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征兆研究 | 第15-16页 |
·国外对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研究 | 第16-17页 |
·国内财务报告舞弊的征兆和识别研究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国内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征兆研究 | 第17-18页 |
·国内对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研究 | 第18-20页 |
第3章 财务报告舞弊识别分类技术 | 第20-31页 |
·数据挖掘技术 | 第20-23页 |
·数据挖掘的定义 | 第20-21页 |
·数据挖掘的过程 | 第21-22页 |
·数据挖掘的工具 | 第22-23页 |
·决策树技术应用 | 第23-26页 |
·决策树的原理 | 第23-24页 |
·决策树的优缺点 | 第24-25页 |
·Microsoft Analysis Services | 第25-26页 |
·其他相关方法 | 第26-31页 |
·关联规则 | 第27页 |
·聚类 | 第27-28页 |
·神经网络 | 第28页 |
·遗传算法 | 第28-29页 |
·支持向量机 | 第29-31页 |
第4章 构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挖掘模型 | 第31-47页 |
·数据来源 | 第31页 |
·对数据的初步统计分析 | 第31-33页 |
·指标的选择 | 第33-35页 |
·数据准备 | 第35-41页 |
·数据采集 | 第35-36页 |
·数据清理 | 第36-39页 |
·数据转换 | 第39-41页 |
·用Microsoft决策树创建挖掘模型 | 第41-47页 |
·工具选择 | 第41页 |
·新建数据库和数据源 | 第41-42页 |
·创建挖掘模型 | 第42-45页 |
·处理挖掘模型 | 第45-47页 |
第5章 模型结果分析及建议 | 第47-60页 |
·结果分析 | 第47-54页 |
·对"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的分析 | 第48-49页 |
·对"高管人数"指标和"董事人数"指标的分析 | 第49-50页 |
·对"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数/总股数"和"资产负债率"的分析 | 第50-51页 |
·对"监事总规模"和"财务杠杆系数"的分析 | 第51-52页 |
·对"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情况"的分析 | 第52-53页 |
·对"存货周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分析 | 第53-54页 |
·结论和建议 | 第54-60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建议 | 第56-60页 |
第6章 论文的局限性及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后记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