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石化装备钢结构抗火力学行为与倒塌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10-2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2 钢板剪力墙和钢框架结构体系第12-14页
    1.3 钢板剪力墙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研究进展第14-17页
        1.3.1 拉力带模型 (Strip Model, SM)第14页
        1.3.2 改进拉力带模型 (Modified Strip Model, MSM)第14-15页
        1.3.3 端板拉力带模型 (Strip Gusset Model, SGM)第15页
        1.3.4 多角度拉力带模型 (Muti Angle Strip Model, MASM)第15-16页
        1.3.5 钢板剪力墙与周边框架耦合模型 MPFI第16-17页
        1.3.6 统一等代模型 (Unified Strip Model, USM)第17页
    1.4 钢框架结构抗火计算力学模型研究进展第17-19页
        1.4.1 平面钢框架有限元分析法第17-18页
        1.4.2 平面钢框架简化分析方法第18-19页
    1.5 结构抗火连续倒塌控制技术研究进展第19-24页
        1.5.1 结构连续性倒塌控制与设计的基本思想第20页
        1.5.2 结构抵抗连续性倒塌的主要设计方法第20-24页
    1.6 钢结构防火涂料保护技术研究第24-26页
        1.6.1 钢结构防火涂料第24-25页
        1.6.2 石化装备钢结构室外超薄型防火涂料技术第25-26页
    1.7 本文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第26-28页
第2章 火灾时钢板剪力墙计算 TSM 模型研究第28-56页
    2.1 引言第28页
    2.2 钢板剪力墙计算 (String Model, SM)模型研究简介第28-30页
    2.3 火灾时钢板剪力墙 (Temperature String Model, TSM)基本假设第30-35页
        2.3.1 火灾时高温钢材性能第30-32页
        2.3.2 火灾时钢板剪力墙问题描述第32页
        2.3.3 钢板剪力墙屈曲后温度拉力带模型 TSM 的基本假设--底顶端不同温度场第32-34页
        2.3.4 钢板剪力墙屈曲后温度拉力带模型 TSM 的基本假设--左右端不同温度场第34-35页
    2.4 塑性极限分析定理第35-37页
    2.5 火灾下钢板剪力墙屈曲后力学性能第37-49页
        2.5.1 拉力带与垂直方向的夹角的确定第37-39页
        2.5.2 下限静力法推导底顶端不同温度钢板墙承受的水平力 V第39-41页
        2.5.3 上限机动法推导底顶端不同温度钢板墙承受的水平力 V第41-42页
        2.5.4 上限机动法推导底顶端不同温度窄型钢板墙承受的水平力 V第42-44页
        2.5.5 上限机动法推导左右端不同温度钢板墙承受的水平力 V第44-45页
        2.5.6 火灾下 TSM 计算模型相关参数及温度场分析研究第45-49页
    2.6 实例分析第49-55页
        2.6.1 无加劲整体钢板剪力墙结构的计算第49-52页
        2.6.2 设置加劲时钢板剪力墙结构的计算第52-55页
    2.7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3章 石化火灾下钢框架塑性极限分析第56-78页
    3.1 引言第56-57页
    3.2 石化火灾下钢框架的温度场及力学性能第57-58页
        3.2.1 钢框架的火灾荷载及温度场第57-58页
        3.2.2 钢材高温下的力学性能第58页
    3.3 钢框架的抗火极限上限法第58-70页
        3.3.1 确定钢框架独立破坏机构第58-60页
        3.3.2 非线性规划法求解第60-63页
        3.3.3 优化算法的程序实现第63页
        3.3.4 算例分析研究第63-67页
        3.3.5 拉格朗日乘子法(Lagrange multiplier)求解第67-68页
        3.3.6 空间钢框架结构第68-70页
    3.4 钢框架抗火试验和数值模拟验证第70-72页
        3.4.1 上限算法与已有钢框架抗火试验结果对比第70-71页
        3.4.2 钢框架抗火上限算法与数值模拟对比第71-72页
    3.5 钢框架抗火性能化设计方法第72-76页
        3.5.1 钢框架性能化防火设计的一般原理第72页
        3.5.2 钢框架结构抗火上限法验算第72-73页
        3.5.3 工程应用第73-76页
    3.6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4章 烃类火灾下裂解炉结构倒塌机理和超薄型防火涂料应用研究第78-112页
    4.1 引言第78-79页
    4.2 建立大型石化裂解炉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方法第79-82页
        4.2.1 裂解炉结构工艺特征和主要荷载第79-81页
        4.2.2 裂解炉结构抗火计算力学模型第81-82页
    4.3 用STAAD软件进行局部火灾下裂解炉结构的倒塌分析第82-86页
        4.3.1 结构倒塌敏感性指标及倒塌控制基本原理第82-83页
        4.3.2 STAAD软件模拟有无二次路径的裂解炉结构倒塌临界温度第83-86页
    4.4 超薄型防火涂料试验第86-92页
        4.4.1 烃类火钢结构防火涂料试验平台第87-88页
        4.4.2 试验试件第88页
        4.4.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88-92页
    4.5 基于等效爆火时间原理的性能化设计第92-111页
        4.5.1 实验室标准火灾升温模型和设计火灾第93-96页
        4.5.2 火灾场景选择和油池火第96-99页
        4.5.3 等效爆火时间理论计算方法第99-101页
        4.5.4 基于构件的超薄型防火涂料传热分析第101-106页
        4.5.5 应用ANSYS进行试验钢梁温度场下极限温度分析第106-109页
        4.5.6 应用数值积分办法等效爆火时间第109-111页
    4.6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112-115页
    5.1 全文总结第112-113页
    5.2 论文工作的创新性第113-114页
    5.3 工作展望第114-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2页
致谢第122-12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4-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锰酸锂—石墨电池容量衰减过程及其调控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城市快速路立体交叉系统优化的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