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锰酸锂—石墨电池容量衰减过程及其调控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9-27页
    1.1 锂离子电池简介第9-11页
    1.2 尖晶石锰酸锂-石墨体系第11-16页
        1.2.1 尖晶石锰酸锂正极第11-13页
        1.2.2 石墨负极第13-16页
    1.3 锰酸锂-石墨电池的容量衰减第16-21页
        1.3.1 锰酸锂正极表面的溶解过程的研究第18-20页
        1.3.2 石墨负极表面锰的沉积过程的研究第20-21页
    1.4 抑制锰酸锂-石墨体系容量衰减的方法第21-24页
        1.4.1 锰酸锂正极的改性第22-23页
        1.4.2 电解质添加剂第23-24页
    1.5 锰酸锂-石墨体系容量衰减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4-25页
    1.6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第25-27页
第2章 实验方法第27-39页
    2.1 试剂与仪器第27-28页
        2.1.1 主要试剂第27-28页
        2.1.2 主要仪器第28页
    2.2 尖晶石锰酸锂材料的制备第28-29页
    2.3 锂离子电池的组装与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第29-35页
        2.3.1 锂离子电池电极的制备第29-31页
        2.3.2 扣式锂离子电池的组装第31页
        2.3.3 电池充放电循环测试第31-34页
        2.3.4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第34-35页
    2.4 电极材料的分析测试方法第35-39页
        2.4.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第35页
        2.4.2 X 射线吸收光谱第35-36页
        2.4.3 X 射线光电子能谱第36-37页
        2.4.4 X 射线粉末衍射光谱第37-38页
        2.4.5 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第38页
        2.4.6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第38-39页
第3章 锂离子电池中锰在负极的沉积过程的研究第39-54页
    3.1 本章引言第39页
    3.2 充放电循环过程中负极中锰的含量与价态第39-41页
    3.3 锰的沉积与负极电位的关系第41-46页
        3.3.1 不同电位负极的选择第41-42页
        3.3.2 不同电位负极表面锰的沉积过程第42-46页
    3.4 离子交换模型的提出和验证第46-49页
        3.4.1 不受电位影响的锰沉积过程第46-47页
        3.4.2 SEI 膜与电解质的离子交换反应第47-48页
        3.4.3 离子交换过程与负极电化学阻抗的增大第48-49页
    3.5 离子交换过程导致电池容量衰减的原因第49-52页
    3.6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4章 通过正极表面改性抑制锰的溶解-沉积过程第54-69页
    4.1 本章引言第54-55页
    4.2 表面改性锰酸锂的制备第55-56页
        4.2.1 溶胶凝胶法制备表面掺杂锰酸锂第55页
        4.2.2 原子层沉积法制备表面包覆锰酸锂第55-56页
    4.3 表面改性锰酸锂的表征第56-60页
        4.3.1 表面改性锰酸锂的形貌第56-58页
        4.3.2 表面改性锰酸锂的表面分析第58-59页
        4.3.3 表面改性锰酸锂的晶体结构第59-60页
    4.4 表面改性锰酸锂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60-64页
        4.4.1 充放电曲线分析第60-62页
        4.4.2 倍率性能测试第62-63页
        4.4.3 高温循环性能测试第63页
        4.4.4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第63-64页
    4.5 表面改性对溶解沉积过程的影响第64-67页
        4.5.1 溶解-沉积过程中锰的浓度测试第64-65页
        4.5.2 锰在负极沉积过程的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第65-67页
    4.6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5章 通过电解质添加剂调控锰在负极的沉积过程第69-78页
    5.1 本章引言第69-71页
    5.2 添加剂对锰酸锂石墨电池高温循环过程的影响第71-75页
        5.2.1 充放电曲线分析第71-73页
        5.2.2 高温循环性能测试第73-74页
        5.2.3 循环后石墨负极中沉积的锰的含量第74-75页
    5.3 添加剂离子交换反应的影响第75-77页
        5.3.1 石墨表面 SEI 膜与锰的离子交换反应第75页
        5.3.2 原位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第75-77页
    5.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6章 结论第78-80页
    6.1 主要结论第78-79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91页
致谢第91-9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移动线材感应加热电源模型及控制算法研究
下一篇:石化装备钢结构抗火力学行为与倒塌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