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线路理论论文--轮轨关系论文

重载货车轴重与速度匹配关系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3-33页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3-18页
        1.1.1 论文选题背景第13-15页
        1.1.2 论文选题意义第15-18页
    1.2 国内外铁路重载运输现状及发展第18-28页
        1.2.1 国外铁路重载运输现状及发展第18-25页
        1.2.2 我国铁路重载运输现状及发展第25-28页
    1.3 国内外铁路重载运输轮轨作用研究第28-31页
        1.3.1 国外铁路重载运输轮轨作用研究第29-30页
        1.3.2 我国铁路重载运输轮轨作用研究第30-31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第31-32页
    1.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2章 重载货车-轨道动力学模型与方程第33-61页
    2.1 普通三大件转向架重载货车-轨道模型第34-55页
        2.1.1 动力学模型第34-37页
        2.1.2 受力分析第37-42页
        2.1.3 受力计算第42-50页
        2.1.4 运动方程第50-55页
    2.2 交叉支撑转向架重载货车-轨道模型第55-58页
        2.2.1 动力学模型第55页
        2.2.2 受力分析第55-56页
        2.2.3 受力计算第56-57页
        2.2.4 运动方程第57-58页
    2.3 副构架径向转向架重载货车-轨道模型第58-60页
        2.3.1 动力学模型第58页
        2.3.2 受力分析第58页
        2.3.3 受力计算第58-59页
        2.3.4 运动方程第59-60页
    2.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3章 车辆-轨道相互作用及数值分析方法第61-79页
    3.1 轮轨相互作用第61-69页
        3.1.1 轮轨系统坐标系及其变换第61-62页
        3.1.2 轮轨空间接触几何关系第62-63页
        3.1.3 轮轨法向力计算第63-64页
        3.1.4 轮轨切向蠕滑力计算第64-69页
    3.2 轮轨系统主要激扰模型第69-75页
        3.2.1 脉冲型激扰模型第69-70页
        3.2.2 随机型激扰模型第70-75页
    3.3 轮轨相互作用的数值分析方法第75-77页
        3.3.1 新型显示积分法第75-76页
        3.3.2 新型预测-校正积分法第76-77页
    3.4 轮轨相互作用分析程序第77-78页
        3.4.1 程序流程图第77-78页
        3.4.2 程序主要模块及其功能介绍第78页
    3.5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4章 重载货车轮轨动力作用性能评价标准第79-85页
    4.1 轮轨垂向力第79-80页
    4.2 轮轨横向力第80页
    4.3 轮轴横向力第80-81页
    4.4 线路横向稳定性系数第81-82页
    4.5 轮轨接触应力第82页
    4.6 轮轨磨耗功第82-83页
    4.7 轨道结构部件振动加速度第83-84页
    4.8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5章 重载货车轴重与速度匹配关系研究第85-101页
    5.1 脉冲激扰振动分析第85-89页
        5.1.1 仿真分析条件第85页
        5.1.2 仿真分析结果第85-89页
    5.2 随机激扰振动分析第89-95页
        5.2.1 仿真分析条件第89页
        5.2.2 仿真分析结果第89-95页
    5.3 曲线通过振动分析第95-100页
        5.3.1 仿真分析条件第95页
        5.3.2 仿真分析结果第95-100页
    5.4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6章 重载货车轮轨低动力作用措施第101-115页
    6.1 机车车辆低动力作用措施第101-110页
        6.1.1 尽可能减轻车辆簧下质量第101-102页
        6.1.2 提高车辆轴箱悬挂弹性和阻尼第102-105页
        6.1.3 采用磨耗型车轮踏面第105-107页
        6.1.4 尽可能降低一系纵向和横向定位刚度第107-108页
        6.1.5 采用径向转向架技术第108-110页
    6.2 轨道结构轮轨低动力作用措施第110-114页
        6.2.1 提高轨道体系质量第110-111页
        6.2.2 提高轨下基础结构弹性第111-112页
        6.2.3 控制线路不平顺第112-114页
    6.3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第7章 我国铁路重载货车研制与试验分析第115-139页
    7.1 25t轴重运煤专用敞车第115-119页
    7.2 27t轴重通用敞车第119-121页
    7.3 30t轴重专用敞车第121-123页
    7.4 40t轴重专用敞车第123-124页
    7.5 重载货车相关试验分析第124-138页
    7.6 本章小结第138-139页
结论与展望第139-141页
致谢第141-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5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成果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租赁会计准则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下一篇:高速铁路AT供电若干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