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课题研究路径 | 第16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生的理论与实践 | 第18-28页 |
2.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生的认识 | 第18-19页 |
2.1.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生的内涵 | 第18页 |
2.1.2 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生的意义 | 第18-19页 |
2.2 理论依据 | 第19-23页 |
2.2.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基本理论 | 第19-20页 |
2.2.2 外部性理论的相关论述 | 第20-21页 |
2.2.3 可持续发展论 | 第21-22页 |
2.2.4 循环经济论 | 第22-23页 |
2.3 国内外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共生经验借鉴 | 第23-28页 |
2.3.1 国外经验借鉴 | 第23-26页 |
2.3.2 国内经验借鉴 | 第26-28页 |
第3章 迁西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 | 第28-35页 |
3.1 迁西县经济发展现状 | 第28-31页 |
3.1.1 产业结构失衡 | 第28-29页 |
3.1.2 经济发展属粗放型模式 | 第29-30页 |
3.1.3 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资源 | 第30-31页 |
3.2 迁西县经济发展引发生的环境保护问题 | 第31-32页 |
3.2.1 带来了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 第31页 |
3.2.2 严重的自然生存环境污染 | 第31-32页 |
3.2.3 有限耕地资源的减少 | 第32页 |
3.3 经济发展引发环境问题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3.3.1 政府管理主导力量不足 | 第32-33页 |
3.3.2 企业追求利润及社会组织空缺 | 第33-34页 |
3.3.3 缺少公民支持配合 | 第34-35页 |
第4章 实现迁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生的思路与对策 | 第35-47页 |
4.1 迁西县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生的实践 | 第35-38页 |
4.2 依据客观条件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生的思路 | 第38-41页 |
4.2.1 树立经济发展与共生的思想观念 | 第39-40页 |
4.2.2 学习经济发展与共生的理论知识 | 第40页 |
4.2.3 选择经济发展与共生的科学路径 | 第40页 |
4.2.4 处理经济发展与共生的辩证关系 | 第40页 |
4.2.5 找准经济发展与共生的重点与难点 | 第40-41页 |
4.3 实现迁西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生的对策措施 | 第41-47页 |
4.3.1 通过制度建设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 第41-44页 |
4.3.2 实现经济多元发展 | 第44-45页 |
4.3.3 发挥行业协会组织和社会保险参与社会管理作用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