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财务治理研究--基于治理机制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文献综述及创新之处 | 第14-18页 |
·相机财务治理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企业契约理论 | 第18-19页 |
·产权理论 | 第19页 |
·财务分层理论 | 第19-20页 |
·GHM理论 | 第20页 |
·相机财务治理的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文章的架构 | 第21-22页 |
2 相机财务治理基本理论 | 第22-34页 |
·相机财务治理原因及本质 | 第22-27页 |
·相机财务治理原因 | 第22-23页 |
·相机财务治理本质 | 第23-27页 |
·相机财务治理主体及客体 | 第27-28页 |
·相机财务治理主体 | 第27-28页 |
·相机财务治理客体 | 第28页 |
·相机财务治理信号显示机制及外部环境 | 第28-34页 |
·相机财务治理信号显示机制 | 第28-32页 |
·相机财务治理的外部环境 | 第32-34页 |
3 相机财务治理主体的财权配置 | 第34-38页 |
·经理层的财权配置 | 第34-35页 |
·所有者的财权配置 | 第35-36页 |
·债权人的财权配置 | 第36-38页 |
4 相机财务治理机制 | 第38-50页 |
·相机财务治理思想来源——阿洪博尔顿模型 | 第38-41页 |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38页 |
·、控制权分配 | 第38-41页 |
·相机财务治理模型 | 第41-44页 |
·股东和经理的财权分配 | 第41-44页 |
·债权人索取财权模型 | 第44页 |
·相机财务治理机制 | 第44-50页 |
·相机财务内部治理机制 | 第44-46页 |
·相机财务治外部机制 | 第46-50页 |
5 我国上市公司相机财务治理的实证研究 | 第50-64页 |
·研究假设 | 第50-52页 |
·样本选择 | 第52-54页 |
·变量选择及模型设计 | 第54-55页 |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55-61页 |
·结论及不足之处 | 第6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