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地化开发流程优化的机器辅助翻译系统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1页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 第6-8页 |
1.1.1 机器翻译研究的历史 | 第6-7页 |
1.1.2 机器翻译的分类 | 第7-8页 |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3 本文的组织架构 | 第8-10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传统本地化软件开发流程 | 第11-16页 |
2.1 从流程开始 | 第11页 |
2.2 全球化软件的概念 | 第11-12页 |
2.3 开发流程和模式 | 第12-14页 |
2.4 开发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 第14-16页 |
第三章 机器辅助翻译系统组件设计 | 第16-29页 |
3.1 机器辅助翻译系统的架构介绍 | 第16-19页 |
3.1.1 开发项目中的翻译平台 | 第17-18页 |
3.1.2 实施项目中的翻译平台 | 第18-19页 |
3.2 数据收集组件模型 | 第19-23页 |
3.2.1 结构化数据收集组件 | 第20-21页 |
3.2.2 数据库数据收集组件 | 第21-22页 |
3.2.3 复杂数据收集组件 | 第22-23页 |
3.3 机器辅助翻译组件模型 | 第23-24页 |
3.4 文件部署组件 | 第24-26页 |
3.4.1 部署组件的函数标签 | 第25页 |
3.4.2 复杂数据的部署组件例子 | 第25-26页 |
3.5 语言包生成组件模型 | 第26-29页 |
3.5.1 生成全新语言安装包 | 第27-28页 |
3.5.2 更新原始安装包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机器辅助翻译进阶设计 | 第29-49页 |
4.1 机器辅助翻译组件的模块 | 第29-31页 |
4.2 处理不同格式的数据 | 第31-33页 |
4.3 目标文件还是中间文件 | 第33-35页 |
4.4 准备翻译 | 第35-40页 |
4.4.1 避免过度翻译 | 第36-37页 |
4.4.2 分句和分词 | 第37-39页 |
4.4.3 匹配检索 | 第39-40页 |
4.4.4 生成翻译记忆 | 第40页 |
4.5 开始翻译 | 第40-47页 |
4.5.1 简单的伪翻译 | 第41-42页 |
4.5.2 利用翻译记忆 | 第42-45页 |
4.5.3 使用实例 | 第45-46页 |
4.5.4 整合多个连接器 | 第46-47页 |
4.6 翻译之后 | 第47-49页 |
4.6.1 格式的转换 | 第47-48页 |
4.6.2 生成报告 | 第48-49页 |
第五章 优化本地化软件开发流程 | 第49-52页 |
5.1 现有流程的问题 | 第49-50页 |
5.2 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 第50-51页 |
5.3 快速发布高质量的本地化软件 | 第51-52页 |
第六章 机器翻译系统的应用实例 | 第52-55页 |
6.1 实际项目中的应用介绍 | 第52-54页 |
6.1.1 项目改动前的状况 | 第52-53页 |
6.1.2 我们对项目的改进 | 第53-54页 |
6.2 实际效用说明 | 第54-5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8页 |
7.1 无法回避的问题 | 第55-56页 |
7.2 向SAAS前进 | 第56页 |
7.3 分布式计算带来的变化 | 第56-57页 |
7.4 总结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
谢辞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