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法益阶序论及其应用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一、 刑法法益阶序论的理论基础 | 第11-20页 |
(一) 德国法益论的发展及其不足 | 第12-16页 |
1、 二战前的德国法益论,即法益萌芽、确立 | 第12-14页 |
2、 二战期间的德国法益论,法益失去重心的时期 | 第14-15页 |
3、 战后德国法益论,重新回归法益阶序的重心 | 第15-16页 |
(二) 日本法益论的发展及其不足 | 第16-17页 |
(三) 我国当前法益论的发展及其不足 | 第17-20页 |
1、 丁后盾的法益论发展及其不足 | 第17-18页 |
2、 陈志龙法益论的发展及其不足 | 第18-19页 |
3、 张明楷法益论的发展及其不足 | 第19-20页 |
二、 刑法法益阶序论理论的建构 | 第20-30页 |
(一) 刑法法益阶序论的建构必要性 | 第20-23页 |
1、 法益侵害说的单向性、孤立性 | 第21-22页 |
2、 法益侵害说的界限模糊性 | 第22-23页 |
3、 法益侵害说的目标贫乏性 | 第23页 |
(二) 刑法法益阶序论的核心内容 | 第23-26页 |
(三) 阶序论对刑法法益的重塑 | 第26-28页 |
(四) 刑法法益阶序论的立法表现 | 第28-30页 |
1、 法益阶序论在现行日本刑法中的体现 | 第28页 |
2、 刑法法益阶序论在德国刑法典中的体现 | 第28-29页 |
3、 刑法法益阶序论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 | 第29-30页 |
三、 刑法法益阶序论的应用 | 第30-38页 |
(一) 阶序论下的制度安排 | 第30-36页 |
1、 价值追求 | 第30-32页 |
2、 刑法分则体系 | 第32页 |
3、 犯罪构成 | 第32-36页 |
(二) 阶序论下的理论追问 | 第36-38页 |
1、 法律与道德 | 第36-37页 |
2、 发展与环保 | 第37-38页 |
四、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个人简历 | 第41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