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8-10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 第8页 |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8-9页 |
1.3 论文框架和创新点 | 第9-10页 |
2 产融结合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0-18页 |
2.1 产融结合的概念 | 第10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2.3 产融结合的理论分析 | 第12-18页 |
2.3.1 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和企业内部化理论 | 第12-14页 |
2.3.2 信息理论 | 第14-15页 |
2.3.3 多元化经营理论 | 第15-16页 |
2.3.4 虚拟经济 | 第16页 |
2.3.5 公司资源理论 | 第16-18页 |
3 产融结合模式与路径研究 | 第18-24页 |
3.1 产融结合模式 | 第18页 |
3.2 发达国家的产融结合模式:欧美模式与日德模式 | 第18-20页 |
3.3 国外产融结合模式对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启示 | 第20页 |
3.4 产融结合的可选路径 | 第20-24页 |
3.4.1 路径选择一:工商企业组建财务公司 | 第20-22页 |
3.4.2 路径选择二:工商企业参股、控股外部金融机构 | 第22-23页 |
3.4.3 路径选择三:金融机构投资工商企业 | 第23-24页 |
4 国内外大型企业产融结合案例研究 | 第24-33页 |
4.1 GE 集团案例 | 第24-28页 |
4.1.1 GE 集团背景介绍 | 第24-25页 |
4.1.2 GE 集团的产融结合经验 | 第25-28页 |
4.2 长江集团案例 | 第28-33页 |
4.2.1 长江集团背景介绍 | 第28-29页 |
4.2.2 长江集团的产融结合启示 | 第29-33页 |
5 我国产融结合状况 | 第33-40页 |
5.1 中央企业产融结合基本状况 | 第33-35页 |
5.2 中央企业产融结合动因 | 第35-37页 |
5.2.1 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 第35页 |
5.2.2 有利于实现协同效应 | 第35-36页 |
5.2.3 搭建金融平台,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 | 第36页 |
5.2.4 占有金融资源,稳定和提高利润 | 第36页 |
5.2.5 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国际化战略实施 | 第36-37页 |
5.3 中央企业产融结合的风险挑战 | 第37-40页 |
5.3.1 组织结构风险 | 第37页 |
5.3.2 内部交易风险 | 第37-38页 |
5.3.3 危机扩散风险 | 第38页 |
5.3.4 资金风险 | 第38-40页 |
6 中央企业金融资产监管思路与体系 | 第40-46页 |
6.1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 第40-41页 |
6.2 合理选择发展模式,坚持服务主业的战略定位 | 第41-42页 |
6.3 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合理控制金融业务规模 | 第42-43页 |
6.4 提高资本市场运作效率 | 第43-44页 |
6.5 健全并完善法律监管体系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