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车用锂电池组液体冷却散热机理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混合动力汽车结构 | 第11-13页 |
1.3 混合动力车用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 | 第13-18页 |
1.3.1 混合动力车用动力电池 | 第13-16页 |
1.3.2 混合动力车用动力电池锂电池结构 | 第16-18页 |
1.4 车用锂离子电池组冷却方法 | 第18-20页 |
1.5 锂离子电池组液体冷却散热的应用研究 | 第20-21页 |
1.6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锂离子电池热模型 | 第22-32页 |
2.1 车用动力电池性能参数 | 第22-23页 |
2.2 锂离子电池生热机理 | 第23-27页 |
2.2.1 锂离子电池组成 | 第23-25页 |
2.2.2 锂离子电池化学反应原理 | 第25-26页 |
2.2.3 锂离子电池的产热 | 第26-27页 |
2.3 锂离子电池组传热机理 | 第27-29页 |
2.4 锂离子电池热模型及工作温度 | 第29-31页 |
2.4.1 方形锂离子电池热模型 | 第29页 |
2.4.2 锂电池导热系数和比热容 | 第29-31页 |
2.4.3 锂离子最佳工作温度 | 第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锂离子电池温度特性研究 | 第32-41页 |
3.1 COMSOL 软件介绍 | 第32-33页 |
3.2 锂离子电池计算模型及物理参数 | 第33-35页 |
3.2.1 电池物理模型 | 第34页 |
3.2.2 电池网格模型 | 第34-35页 |
3.3 锂离子电池温度场研究 | 第35-40页 |
3.3.1 不同放电倍率放电时电池温度场 | 第35-38页 |
3.3.2 不同对流换热系数时的电池温度场 | 第38-39页 |
3.3.3 不同环境温度时的电池温度场 | 第39-40页 |
3.4 锂离子电池的发热量 | 第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锂离子电池组液体冷却仿真 | 第41-55页 |
4.1 液体冷却理论分析 | 第41-42页 |
4.2 锂离子电池液体冷却散热器数值模拟 | 第42-46页 |
4.2.1 散热器物理模型 | 第42-43页 |
4.2.2 边界条件与网格模型 | 第43-44页 |
4.2.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4-46页 |
4.3 液体冷却冷板流道对散热性能的影响 | 第46-49页 |
4.3.1 冷板流道结构及模型 | 第46页 |
4.3.2 计算边界条件 | 第46-47页 |
4.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7-49页 |
4.4 锂离子电池组液体冷却散热器仿真 | 第49-50页 |
4.5 不同负荷条件下散热器性能分析 | 第50-53页 |
4.5.1 入口冷却液温度对散热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4.5.2 冷却液流量对散热性能的影响 | 第51-5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