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一)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页 |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6-17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三) 创新点 | 第17页 |
第一章 公共服务领域特许经营的理论分析 | 第17-22页 |
一、 公共服务领域特许经营的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二、 公共服务领域特许经营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一)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0页 |
(二)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0-21页 |
(三)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1页 |
(四) 管制激励理论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我国公共服务领域特许经营的应用过程及问题 | 第22-35页 |
一、 公共服务领域特许经营的应用过程 | 第22-25页 |
(一) 引入阶段(80 年代末—90 年代中期) | 第22-23页 |
(二) 初步探索阶段(90 年代中后期—2000 年) | 第23-24页 |
(三) 发展阶段(2000 年至今) | 第24-25页 |
二、 我国公共服务领域特许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35页 |
(一) 招标过程存在不合理竞争 | 第25-27页 |
(二) 特许经营合同缺少公益性保障措施 | 第27-30页 |
(三) 适用条件难以把握 | 第30页 |
(四) 相关法律法规缺失 | 第30-34页 |
(五) 监督机制不健全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其他国家公共服务领域特许经营的应用 | 第35-42页 |
一、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公共服务领域特许经营的特点 | 第36-40页 |
(一) 发达国家公共服务领域特许经营的特点 | 第36-38页 |
(二) 发展中国家公共服务领域特许经营的特点 | 第38-40页 |
二、 他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40-42页 |
(一) 法律先行 | 第40页 |
(二) 必要的政府干预 | 第40-41页 |
(三)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41页 |
(四) 充分运用社会闲散资金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改进我国公共服务领域特许经营的建议 | 第42-54页 |
一、 规范特许经营权的招标工作 | 第42-44页 |
(一) 加强竞标者的资格审查 | 第42-43页 |
(二) 选择合理的拍卖方式 | 第43-44页 |
二、 完善特许经营合同 | 第44-46页 |
(一) 采用要式合同 | 第44-45页 |
(二) 选择适当的特许经营合同方式 | 第45-46页 |
三、 注重公共服务领域特许经营的适用性分析 | 第46-48页 |
(一) 明确特许经营的对象范围 | 第46-47页 |
(二) 保证公共服务满足特许经营的条件 | 第47-48页 |
四、 加强公共服务领域特许经营方面的法制建设 | 第48-50页 |
(一) 确立特许经营者的法律地位 | 第48-49页 |
(二) 完备特许经营立法 | 第49-50页 |
五、 健全公共服务领域特许经营的监督机制 | 第50-54页 |
(一) 明确政府监管内容 | 第51-52页 |
(二) 设立专门的政府监管机构 | 第52页 |
(三) 完善公众听证制度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