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立体车库的发展和应用 | 第11-12页 |
1.2 立体车库的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3 立体车库的类型和特点 | 第13-14页 |
1.4 垂直升降型立体车库结构形式和特点 | 第14-17页 |
1.4.1 垂直升降型立体车库平面布置形式 | 第14-15页 |
1.4.2 垂直升降型立体车库结构形式 | 第15-16页 |
1.4.3 垂直升降型立体车库结构特点 | 第16页 |
1.4.4 垂直升降型立体车库荷载特点 | 第16-17页 |
1.5 带环箍层钢框架立体停车结构的提出 | 第17-18页 |
1.6 带环箍层钢框架立体停车结构的形式与特点 | 第18-20页 |
1.6.1 带环箍层钢框架立体停车结构的形式 | 第18-19页 |
1.6.2 带环箍层钢框架立体停车结构的特点 | 第19-20页 |
1.7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带环箍层钢框架立体停车结构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22-28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非线性屈曲分析 | 第22-24页 |
2.2.1 平衡路径的跟踪 | 第22-23页 |
2.2.2 全过程路径跟踪的计算方法 | 第23页 |
2.2.3 算例分析 | 第23-24页 |
2.3 动力响应分析 | 第24-27页 |
2.3.1 动力方程的建立 | 第24页 |
2.3.2 动力时程数值积分解法 | 第24-26页 |
2.3.3 算例分析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带环箍层钢框架立体停车结构的静力及稳定性研究 | 第28-42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环箍层布置方案分析 | 第28-35页 |
3.2.1 环箍层布置原则 | 第28-31页 |
3.2.2 ANSYS 分析结果可靠性验证 | 第31-32页 |
3.2.3 静力性能比较 | 第32-34页 |
3.2.4 静力稳定性比较 | 第34-35页 |
3.3 静力性能参数分析 | 第35-38页 |
3.3.1 环箍层侧面支撑刚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2 环箍层正面支撑刚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3 结构层高的影响 | 第37页 |
3.3.4 梁柱线刚度比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 静力稳定性参数分析 | 第38-40页 |
3.4.1 环箍层侧面支撑刚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2 环箍层正面支撑刚度的影响 | 第39页 |
3.4.3 梁柱线刚度比的影响 | 第39页 |
3.4.4 初始几何缺陷的影响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带环箍层钢框架立体停车结构竖向动力响应分析 | 第42-59页 |
4.1 引言 | 第42-43页 |
4.2 立体停车结构的垂直振动模型 | 第43-48页 |
4.2.1 提升设备运行原理 | 第43-44页 |
4.2.2 运行速度模式 | 第44-46页 |
4.2.3 系统激励的抽象 | 第46-47页 |
4.2.4 动力方程的建立 | 第47-48页 |
4.3 立体停车结构垂直振动动力响应分析 | 第48-51页 |
4.3.1 计算模型 | 第48-49页 |
4.3.2 结构位移响应 | 第49-50页 |
4.3.3 结构加速度响应 | 第50-51页 |
4.3.4 结构轴力变化 | 第51页 |
4.4 立体停车结构动力响应参数分析 | 第51-55页 |
4.4.1 运行距离的影响 | 第51-52页 |
4.4.2 结构阻尼变化的影响 | 第52-53页 |
4.4.3 不同工况的影响 | 第53-54页 |
4.4.4 不同提速机制的影响 | 第54-55页 |
4.5 轿厢异常运行动力分析 | 第55-57页 |
4.5.1 异常加速与停驶 | 第55-56页 |
4.5.2 动力储备系数 | 第56-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水平动荷载作用下立体停车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 第59-70页 |
5.0 引言 | 第59-60页 |
5.1 移动质量沿梁匀速移动的系统动力学方程 | 第60-61页 |
5.2 移动质量沿横梁匀速移动的有限元建模 | 第61-63页 |
5.3 横梁动力响应特性分析 | 第63-64页 |
5.4 横梁动力响应参数分析 | 第64-67页 |
5.4.1 接触刚度的影响 | 第64-65页 |
5.4.2 移动质量的影响 | 第65-66页 |
5.4.3 运行速度的影响 | 第66-67页 |
5.5 立体停车结构动力响应特性分析 | 第67-6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