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灾害地质学论文

海州露天矿矿山地质灾害成因及治理措施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论文研究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2.1 国外露天矿环境治理情况第9-10页
        1.2.2 我国地灾治理现状第10页
        1.2.3 海州矿矿山治理历程第10-11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工作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1-13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1页
        1.3.2 工作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1-13页
第二章 海州露天煤矿地区自然地质概况第13-19页
    2.1 自然地理第13-14页
    2.2 地质概况第14-19页
        2.2.1 地层第14页
        2.2.2 地质构造第14-15页
        2.2.3 煤层、岩层和煤质第15-16页
        2.2.4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概况第16-19页
第三章 海州露天矿矿山地质灾害现实表现及治理任务第19-39页
    3.1 矿区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第19-24页
        3.1.1 边坡体滑坡第19-22页
        3.1.2 太中一号断层压覆煤层第22-24页
        3.1.3 残煤自然第24页
    3.2 地质灾害现实表现第24-34页
        3.2.1 观景台南边居住区地面变形第24-27页
        3.2.2 地面裂缝第27-28页
        3.2.3 危岩体第28-29页
        3.2.4 东部 1 号区域的断层第29-30页
        3.2.5 边坡垃圾问题第30-32页
        3.2.6 不稳定的边坡第32-33页
        3.2.7 水灾害第33-34页
    3.3 海州露天煤矿地灾治理的工程任务第34-39页
        3.3.1 治理目标第34页
        3.3.2 具体治理任务第34-35页
        3.3.3 地灾治理的要求和原则第35-39页
第四章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具体的实施措施第39-57页
    4.1 治理工作的技术路线及方法第39-41页
    4.2 资料收集第41页
    4.3 地质测绘第41页
    4.4 地形地貌调查第41-46页
        4.4.1 钻探、取样、试验第41-44页
        4.4.2 对场区岩体工程地质调查第44页
        4.4.3 地质构造调查第44-45页
        4.4.4 不良地质现象的调查第45-46页
    4.5 综合治理具体措施第46-57页
        4.5.1 对滑坡体防治工程目标、原则和方案第46-50页
        4.5.2 地表变形区域和盘顶塌陷地层的治理及绿化第50-53页
        4.5.3 对太中一号断层下部煤层的挖掘和治理第53-54页
        4.5.4 盘底残留煤自燃的治理第54-55页
        4.5.5 水的治理和利用第55-57页
第五章 海州露天煤矿治理前后地质监测第57-66页
    5.1 监测依据和目标第57-58页
        5.1.1 作业的依据第57-58页
        5.1.2 监测的目标第58页
    5.2 监测方法和仪器第58-60页
    5.3 监测点布置和数据第60-62页
    5.4 监测数据分析第62-65页
        5.4.1 E18 剖面的监测数据情况分析第62页
        5.4.2 E20 剖面的监测数据情况分析第62页
        5.4.3 E22 剖面的监测数据情况分析第62-63页
        5.4.4 E23 剖面的监测数据情况分析第63页
        5.4.5 E24 剖面的监测数据情况分析第63-64页
        5.4.6 E08 剖面的监测数据情况分析第64页
        5.4.7 E09 剖面的监测数据情况分析第64页
        5.4.8 E14 剖面监测情况分析第64-65页
        5.4.9 E16 剖面监测情况分析第65页
    5.5 监测结果第65-66页
第六章 结论与未来展望第66-67页
    6.1 结论第66页
    6.2 未来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林甸地震发震构造研究
下一篇:水貂犬瘟热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精制卵黄抗体(IgY)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