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2.1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 | 第14-16页 |
1.2.2 国内外相关计量方法研究 | 第16-17页 |
1.2.3 简要评价 | 第17页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第2章 需求型信用配给理论和测度方法比较研究 | 第21-31页 |
2.1 需求型信用配给理论 | 第21-24页 |
2.1.1 风险配给 | 第21-23页 |
2.1.2 交易成本配给 | 第23页 |
2.1.3 社会资本配给 | 第23-24页 |
2.2 三类信用配给测度方法及评价 | 第24-29页 |
2.2.1 信用配给测度方法的评价标准 | 第24-25页 |
2.2.2 信用配给测度方法及评价 | 第25-29页 |
2.3 三类信用配给测度方法的比较及选择 | 第29-30页 |
2.3.1 理论深度比较 | 第29页 |
2.3.2 数据要求比较 | 第29页 |
2.3.3 测度方法选择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我国农户信用需求特征视角分析及模型构建 | 第31-39页 |
3.1 农户的定义 | 第31页 |
3.2 农户信用行为分析 | 第31-32页 |
3.3 农户的信用需求特征分析 | 第32-35页 |
3.4 变量选择及说明 | 第35-37页 |
3.4.1 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 第35-36页 |
3.4.2 变量选择说明 | 第36-37页 |
3.5 Multinomial Logistic 模型 | 第37-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我国农户需求型配给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39-51页 |
4.1 数据来源及筛选步骤 | 第39-41页 |
4.2 信用需求特征视角下需求型配给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 第41-44页 |
4.2.1 影响因素连续型变量统计描述 | 第41-43页 |
4.2.2 影响因素离散变量统计描述 | 第43-44页 |
4.3 信用需求特征视角下需求型配给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44-49页 |
4.3.1 需求型配给的 Logistic 实证分析 | 第44-47页 |
4.3.2 社会资本配给的 Multinomial Logistic 实证分析 | 第47-49页 |
4.4 政策建议 | 第49-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8-59页 |
附录 B 实证结果系数表 | 第59-64页 |
附录 C 离散变量设置方式 | 第64-66页 |
附录 D 数据 | 第66-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