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光学论文--非线性光学(强光与物质的作用)论文

飞秒激光在空气中传播和成丝的光谱特性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8页
    1.1 激光传播的研究历程第16-18页
    1.2 飞秒激光气体中的传播及成丝机理第18-20页
    1.3 激光传播的研究意义与应用第20-29页
        1.3.1 人工降雨第21-22页
        1.3.2 诱导闪电第22-24页
        1.3.3 远程探测第24-26页
        1.3.4 空气波导第26-27页
        1.3.5 空气激光第27-29页
    1.4 控制成丝的方法第29-36页
        1.4.1 调节激光初始参数第29-30页
        1.4.2 控制激光初始强度分布第30-31页
        1.4.3 (多)脉冲技术第31-32页
        1.4.4 外部补偿能量第32-33页
        1.4.5 外界环境因素第33-35页
        1.4.6 其他方法第35-36页
    1.5 本章小结及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36-38页
第二章 飞秒激光成丝的模型和性质第38-56页
    2.1 激光传播模型第38-41页
        2.1.1 移动焦点模型第38-39页
        2.1.2 自引导模型第39-40页
        2.1.3 空间动态补偿模型第40-41页
    2.2 激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第41-56页
        2.2.1 衍射第41-42页
        2.2.2 空间-时间散焦第42页
        2.2.3 群速色散第42页
        2.2.4 自相位调制第42-44页
        2.2.5 自陡峭第44-45页
        2.2.6 锥角辐射第45页
        2.2.7 光电离第45-48页
        2.2.8 高阶克尔效应第48-49页
        2.2.9 光强钳制第49页
        2.2.10 光谱展宽和超连续谱白光第49-50页
        2.2.11 脉冲的自压缩及其在空间-时间上的劈裂第50-51页
        2.2.12 太赫兹辐射第51-52页
        2.2.13 高次谐波发射第52-54页
        2.2.14 成丝诱导荧光发射第54-56页
第三章 研究飞秒激光成丝的理论和实验方法第56-82页
    3.1 波动方程的导出第56-60页
    3.2 非线性源项的来源第60-65页
        3.2.1 二阶克尔效应第61-62页
        3.2.2 光电离第62-63页
        3.2.3 等离子体吸收和等离子体散焦第63页
        3.2.4 拉曼-克尔效应第63-65页
    3.3 传播方程的数值求解第65-73页
        3.3.1 初始条件第65-66页
        3.3.2 边界条件第66页
        3.3.3 数值求解方法第66-73页
    3.4 实验上研究飞秒激光成丝的方法第73-82页
        3.4.1 等离子体密度的测量第73-79页
        3.4.2 等离子体光谱的测量第79-82页
第四章 飞秒激光脉冲在不同压强的空气中的成丝研究第82-102页
    4.1 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第82-83页
    4.2 我们的工作第83-99页
        4.2.1 理论方法第83-85页
        4.2.2 群速色散对不同气压下飞秒激光脉冲传播的影响第85-96页
        4.2.3 修正的Marburger公式第96-99页
    4.3 本章小结第99-102页
第五章 多光子电离截面的不确定性对高阶克尔模型适用性的影响研究第102-112页
    5.1 高阶克尔效应的研究历程与进展第102-104页
    5.2 我们的工作第104-110页
        5.2.1 理论模型第105-106页
        5.2.2 结果与讨论第106-110页
    5.3 本章小结第110-112页
第六章 飞秒激光脉冲在部分激发的气体中的传播研究第112-124页
    6.1 概述第112页
    6.2 理论模型第112-114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14-121页
    6.4 本章小结第121-124页
第七章 共线双色飞秒激光脉冲在空气中的成丝研究第124-136页
    7.1 概述第124页
    7.2 实验细节第124-126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126-134页
    7.4 本章小结第134-136页
第八章 飞秒激光的偏振特性对其成丝过程中等离子体荧光发射的影响研究第136-154页
    8.1 概述第136-138页
    8.2 实验细节第138-139页
    8.3 结果与讨论第139-153页
    8.4 本章小结第153-154页
第九章 线偏振飞秒激光成丝过程中等离子体荧光发射的径向角分布研究第154-162页
    9.1 概述第154-155页
    9.2 实验细节第155-156页
    9.3 结果与讨论第156-160页
    9.4 本章小结第160-162页
第十章 飞秒激光成丝过程中等离子体荧光的后向发射研究第162-170页
    10.1 概述第162-163页
    10.2 实验细节第163-164页
    10.3 结果和分析第164-169页
    10.4 本章小结第169-170页
第十一章 总结和展望第170-176页
    11.1 总结第170-173页
        11.1.1 群速色散,多光子电离截面对飞秒激光成丝的影响第170-171页
        11.1.2 飞秒激光成丝过程中的荧光发射机制方面的研究第171-173页
        11.1.3 飞秒激光成丝诱导荧光应用方面的探索第173页
    11.2 展望第173-176页
参考文献第176-204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04-214页
    1. 作者简历第204页
    2. 研究方向第204页
    3. 获奖情况第204-205页
    4. 参与的科研项目第205页
    5. 参与的学术活动第205-206页
    6. 攻读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206-214页
致谢第214-215页

论文共2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纤中涡旋光束的产生与调控研究
下一篇:战略视野的转变及其哲学思考--基于大战略理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