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7页 |
1.1 涡旋光束的数学描述及光子的轨道角动量 | 第12-18页 |
1.1.1 涡旋光束的数学描述 | 第12-15页 |
1.1.2 涡旋光束中的光子轨道角动量 | 第15-18页 |
1.2 涡旋光束的应用 | 第18-22页 |
1.2.1 光通信 | 第18-19页 |
1.2.2 粒子捕获与操控 | 第19-21页 |
1.2.3 非线性效应 | 第21-22页 |
1.3 涡旋光束的产生方法 | 第22-29页 |
1.3.1 在自由空间中产生涡旋光 | 第22-25页 |
1.3.2 在光纤中产生涡旋光 | 第25-29页 |
1.4 涡旋光的检测方法——干涉法 | 第29-32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7页 |
第2章 光纤及螺旋光纤光栅的模式理论 | 第37-65页 |
2.1 光纤模式理论 | 第37-49页 |
2.1.1 波动方程 | 第39-41页 |
2.1.2 波动方程的解 | 第41-42页 |
2.1.3 光纤中的模式——矢量模 | 第42-43页 |
2.1.4 截止条件 | 第43-45页 |
2.1.5 弱导近似——光纤的LP模式 | 第45-47页 |
2.1.6 光纤中的涡旋光 | 第47-49页 |
2.2 光纤光栅及光纤光栅的制作方法简介 | 第49-57页 |
2.2.1 光纤光栅的制作方法 | 第50-53页 |
2.2.2 光纤光栅的耦合模理论分析 | 第53-57页 |
2.3 螺旋光纤光栅 | 第57-6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第3章 基于螺旋光纤光栅对涡旋光产生和控制的研究 | 第65-95页 |
3.1 横向非对称折射率分布的数值模型 | 第65-74页 |
3.2 螺旋光纤光栅的耦合模理论 | 第74-80页 |
3.2.1 光纤光栅的模场选择特性 | 第75-77页 |
3.2.2 螺旋光纤光栅 | 第77-80页 |
3.3 基于螺旋布拉格光纤光栅的涡旋光激光器 | 第80-82页 |
3.4 利用螺旋布拉格光纤光栅产生高阶涡旋光的研究 | 第82-89页 |
3.5 模式的不稳定性 | 第89-9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第4章 正交错位光纤光栅 | 第95-109页 |
4.1 双频光纤光栅 | 第95-97页 |
4.2 正交错位光纤光栅 | 第97-104页 |
4.2.1 正交错位光纤光栅的制作方法 | 第97-99页 |
4.2.2 正交错位光纤光栅理论分析 | 第99-101页 |
4.2.3 利用正交错位光纤光栅产生涡旋光 | 第101-104页 |
4.3 其它情况 | 第104-10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09页 |
第5章 光纤耦合器产生涡旋光束的研究 | 第109-125页 |
5.1 光纤耦合器制作方法简介 | 第109-110页 |
5.2 少模光纤耦合器耦合原理 | 第110-115页 |
5.3 利用三芯光纤耦合器产生涡旋光 | 第115-120页 |
5.4 利用光纤耦合器产生涡旋光束的实验装置 | 第120-12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5-12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 | 第127-128页 |
本论文得到的研究工作得到以下基金的资助 | 第128-129页 |
致谢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