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社区互助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基于长沙市的调查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1 理论价值和意义第10-11页
        1.2.2 实践价值和意义第11页
    1.3 研究综述第11-17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3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第16-17页
    1.4.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19页
        1.4.1 研究思路第17-18页
        1.4.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2. 社区互助养老的相关概念及主要理论第19-25页
    2.1 社区互助养老相关概念第19-22页
        2.1.1 老年人第19页
        2.1.2 社区第19-20页
        2.1.3 互助养老第20-21页
        2.1.4 互助养老服务体系第21-22页
    2.2 相关理论及运用第22-23页
        2.2.1 增权理论及运用第22-23页
        2.2.2 社区治理理论及运用第23页
    2.3 小结第23-25页
3. 社区互助养老服务体系的调查与分析第25-44页
    3.1 调查实施概况与调查样本情况第25-28页
        3.1.1 调查实施概况第25-26页
        3.1.2 调查设计情况第26-27页
        3.1.3 调查样本情况第27-28页
    3.2 长沙市社区互助养老服务现状第28-34页
        3.2.1 长沙市社区互助养老服务的发展概况第28-30页
        3.2.2 长沙市社区互助养老服务的整体现状第30-34页
    3.3 长沙市社区互助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第34-42页
        3.3.1 互助养老服务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第34-38页
        3.3.2 互助养老服务的支持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第38-42页
        3.3.3 互助养老服务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第42页
    3.4 小结第42-44页
4. 发达国家(地区)互助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和启示第44-53页
    4.1 发达国家(地区)互助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第44-48页
        4.1.1 “互助”相关理念的培育和践行第44-45页
        4.1.2 发达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第45-47页
        4.1.3 完善的社区互助养老服务配套机制第47-48页
    4.2 发达国家(地区)互助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第48-52页
        4.2.1“老有所为”和“志愿”观念的融合及培育第48-49页
        4.2.2 创建综合化的社区服务网络第49-50页
        4.2.3 建立和健全社区互助养老服务输送的配套机制第50-52页
    4.3 小结第52-53页
5. 社区互助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第53-60页
    5.1 社区互助养老服务模式构建的原则第53-55页
        5.1.1 公益性和激励性相结合第53页
        5.1.2 老年人的主体性和各级(类)组织的领导相结合第53-54页
        5.1.3 老年人人力资源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第54-55页
    5.2 社区互助养老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第55-56页
        5.2.1 “党支部+老年协会+互助组”三位一体的组织体系第55页
        5.2.2 “银龄互助+政府购买+志愿者服务”三位一体的内容体系第55-56页
        5.2.3 “家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互助点”三位一体的载体网络第56页
    5.3 社区互助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第56-59页
        5.3.1 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助式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第56-57页
        5.3.2 社区“互助服务组织群”多元协同机制构建第57-58页
        5.3.3 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和办法第58-59页
    5.4 小结第59-60页
结语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附录第65-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效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下一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改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