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1.2 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应用价值 | 第15-16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1.2.2 实践应用价值 | 第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 第16-25页 |
1.3.1 创业学习相关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1.3.2 创业知识相关文献综述 | 第19-21页 |
1.3.3 创业学习方式相关文献综述 | 第21-22页 |
1.3.4 社会网络相关文献综述 | 第22-25页 |
1.3.5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25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6页 |
1.6 拟实现的创新 | 第26-2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8-3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8-30页 |
2.1.1 社会网络 | 第28-29页 |
2.1.2 创业知识 | 第29-30页 |
2.1.3 创业学习方式 | 第30页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0-36页 |
2.2.1 创业者学习理论 | 第30-31页 |
2.2.2 社会网络理论 | 第31-34页 |
2.2.3 知识获取相关理论 | 第34-3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概念模型与假设提出 | 第37-45页 |
3.1 创业学习过程模型构建 | 第37-38页 |
3.2 社会网络与创业学习过程关系模型构建 | 第38-39页 |
3.3 大学生个体社会网络、网络创业学习方式与创业知识获取的关系 | 第39-43页 |
3.3.1 大学生创业学习方式与创业知识获取 | 第39页 |
3.3.2 大学生个体社会网络与创业学习方式 | 第39-41页 |
3.3.3 大学生个体社会网络与创业知识获取 | 第41-42页 |
3.3.7 不同学习方式的中介作用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变量测量与问卷调查 | 第45-50页 |
4.1 变量测量 | 第45-47页 |
4.1.1 自变量:社会网络的测量 | 第45-46页 |
4.1.2 中介变量;创业学习方式的测量 | 第46-47页 |
4.1.3 因变量:创业知识变量测量 | 第47页 |
4.2 问卷调查 | 第47-50页 |
4.2.1 问卷设计 | 第47-49页 |
4.2.2 数据回收 | 第49-50页 |
第5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50-68页 |
5.1 数据分析描述统计 | 第50页 |
5.2 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50-55页 |
5.2.1 信度检验 | 第50-51页 |
5.2.2 效度检验 | 第51-55页 |
5.3 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55-66页 |
5.3.1 相关系数分析 | 第55-57页 |
5.3.2 创业学习方式与创业知识的关系检验 | 第57-58页 |
5.3.3 大学生个体社会网络与创业学习方式的关系检验 | 第58-62页 |
5.3.4 不同学习方式的中介作用检验 | 第62-66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66-68页 |
第6章 研究模型的实践应用 | 第68-72页 |
6.1 政府要提供作为正式网络所能给予的政策支持 | 第68-69页 |
6.2 社会参与,合力营造良好氛围,提供认知学习榜样 | 第69页 |
6.3 大学生积极打造优质社会网络,有效获取创业知识 | 第69-70页 |
6.4 谋求匹配的社会网络特征和创业学习方式,提高有效获取知识的能力 | 第70页 |
6.5 高校要完善创业教育,不断创新,为大学生创业学习创造条件 | 第70-7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1、结论 | 第72-73页 |
2、展望 | 第73-74页 |
附录 | 第74-77页 |
附录1 调查问卷 | 第74-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