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一、选题的依据 | 第11-12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论文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三)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一、体育旅游概念的界定 | 第16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三、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第三章 遂昌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19-33页 |
一、遂昌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 第19-29页 |
(一) 遂昌体育旅游发展概况 | 第19-20页 |
(二) 遂昌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 第20-28页 |
(三) 目前遂昌体育旅游的开发模式 | 第28-29页 |
(四) 遂昌体育旅游的客源市场现状 | 第29页 |
二、遂昌体育旅游存在问题分析 | 第29-33页 |
(一) 缺乏发展体育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 | 第29-30页 |
(二) 服务质量难以让游客满意 | 第30页 |
(三) 体育旅游影响力不大 | 第30-31页 |
(四) 硬件设施配置高,服务水准低下 | 第31-33页 |
第四章 遂昌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 | 第33-44页 |
一、遂昌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势 | 第33-35页 |
(一) 旅游富民政策得到广泛的民众支持 | 第33页 |
(二) 自然资源丰富,特色项目不断扩大 | 第33-34页 |
(三) 生态休闲特色明显 | 第34页 |
(四) 与传统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 | 第34页 |
(五) 生态体育设施较完善 | 第34-35页 |
(六) 区位优势 | 第35页 |
二、遂昌发展体育旅游的劣势 | 第35-39页 |
(一) 体育旅游特色不足,同质性较高 | 第35-36页 |
(二) 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不够合理 | 第36页 |
(三) 缺乏复合型体育旅游专业人才 | 第36-37页 |
(四) 营销策略比较落后 | 第37页 |
(五) 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 第37-38页 |
(六) 管理体制落后,缺乏政策引导 | 第38-39页 |
(七) 法律法规不全,安全缺乏保障 | 第39页 |
三、遂昌体育旅游发展的机遇 | 第39-42页 |
(一) 浙江旅游产业高速发展 | 第39-40页 |
(二) 纳入浙江省“一圈两翼”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 第40页 |
(三) 政府的重视,全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 | 第40-42页 |
四、遂昌体育旅游发展的挑战 | 第42-44页 |
(一) 其它城市体育旅游快速发展造成的威胁 | 第42-43页 |
(二)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 | 第43-44页 |
第五章 遂昌体育旅游发展对策 | 第44-52页 |
一、注重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 | 第44页 |
二、合理规划体育旅游项目,打造运动休闲旅游精品线路 | 第44-45页 |
三、科学布局,建设成熟、完善、安全的体育旅游项目 | 第45-46页 |
四、改善地方交通基础设施 | 第46-49页 |
五、提升服务质量 | 第49页 |
六、创新旅游营销手段 | 第49-50页 |
(一) 以开阔的视野营销 | 第49-50页 |
(二) 以创新的方式营销 | 第50页 |
(三) 突出网络营销 | 第50页 |
(四) 以产业化的理念进行营销 | 第50页 |
七、拓展丰富“体育+”新业态 | 第50-52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 第52-53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52页 |
二、本文研究的不足 | 第52-53页 |
注释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