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1-17页 |
| 1.1 课题来源、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动平衡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5页 |
| 1.2.1 传统动平衡方法回顾 | 第12-13页 |
| 1.2.2 动平衡方法研究进展与趋势 | 第13-15页 |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2 转子不平衡响应分析及动力学建模 | 第17-27页 |
| 2.1 转子的分类 | 第17-18页 |
| 2.2 转子的涡动分析 | 第18-23页 |
| 2.2.1 Jeffcott转子的动力学模型 | 第18-19页 |
| 2.2.2 转子涡动的微分方程 | 第19-21页 |
| 2.2.3 转子的稳态涡动响应和临界转速 | 第21-23页 |
| 2.3 转子的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 | 第23-24页 |
| 2.4 转子系统的线性和非线性 | 第24-25页 |
| 2.5 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 第25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 3 全矢动平衡技术研究 | 第27-46页 |
| 3.1 同源信息融合技术 | 第27-30页 |
| 3.1.1 全频谱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 3.1.2 全息谱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 3.1.3 全矢谱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 3.2 转子动平衡理论 | 第30-34页 |
| 3.2.1 模态平衡法 | 第31-33页 |
| 3.2.2 影响系数法 | 第33-34页 |
| 3.3 全矢动平衡方法 | 第34-45页 |
| 3.3.1 全矢谱技术的基本理论 | 第34-39页 |
| 3.3.2 全矢谱分析在转子不平衡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 第39-42页 |
| 3.3.3 全矢动平衡方法 | 第42-45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4 基于进动分解的转子动平衡方法研究 | 第46-57页 |
| 4.1 概述 | 第46页 |
| 4.2 转子涡动的进动分解 | 第46-49页 |
| 4.3 转子不平衡响应的进动分解分析 | 第49-51页 |
| 4.4 实验研究 | 第51-53页 |
| 4.5 进动分解平衡法 | 第53-54页 |
| 4.6 实验验证 | 第54-56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5 进动分解平衡法在复合故障转子中的应用研究 | 第57-63页 |
| 5.1 引言 | 第57页 |
| 5.2 复合故障转子动力学分析 | 第57-58页 |
| 5.3 实验研究 | 第58-61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6 工程应用 | 第63-71页 |
| 6.1 概述 | 第63页 |
| 6.2 进动分解平衡的应用流程 | 第63-69页 |
| 6.2.1 传感器的布置 | 第63-64页 |
| 6.2.2 确定转子存在不平衡故障 | 第64页 |
| 6.2.3 动平衡操作 | 第64-69页 |
| 6.3 现场动平衡注意事项 | 第69-70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 7.1 本文总结 | 第71-72页 |
| 7.1.1 关键技术 | 第71页 |
| 7.1.2 创新点 | 第71-72页 |
| 7.1.3 结论 | 第72页 |
| 7.2 展望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