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固体物理学论文--固体性质论文

Sr5Al2Sb6和CuInX2(X=S,Se,Te)的热电性质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7页
    1.1 热电现象的基本原理第11-13页
    1.2 热电材料的基本参数第13-16页
        1.2.1 热电材料的功率因子第13-15页
        1.2.2 热电材料的热导率第15-16页
    1.3 几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热电材料第16-19页
        1.3.1 络合物第16-17页
        1.3.2 多元类金刚石结构的铜基半导体材料第17-18页
        1.3.3 Zintl相化合物第18页
        1.3.4 方钴矿化合物第18-19页
    1.4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研究内容第19-21页
    参考文献第21-27页
第二章 理论方法和程序第27-33页
    2.1 第一性原理第27-28页
    2.2 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第28页
    2.3 交换关联泛函(correlation exchange functional)第28-29页
        2.3.1 局域密度近似泛函(local density approximation )第28-29页
        2.3.2 广义梯度近似泛函(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第29页
        2.3.3 交换关联泛函的修正第29页
    2.4 本文采用的计算软件第29-31页
        2.4.1 VASP(Vienna Ab-initio Simulation Packafe)第30页
        2.4.2 WIEN2K第30页
        2.4.3 BoltzTrap (Boltzmann Transport Properties)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33页
第三章 Sr_5Al_2Sb_6和Ca_5Al_2Sb_6热电性质差异性起因的理论研究第33-51页
    3.1 研究背景第33-34页
    3.2 计算方法第34-35页
    3.3 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第35-47页
        3.3.1 晶体结构第35-38页
        3.3.2 电子结构第38-42页
        3.3.3 输运性质第42-47页
    3.4 小结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第四章 CuInX_2 (X = S, Se, Te)化合物优良热电性质起因理论探索第51-71页
    4.1 研究背景第51-52页
    4.2 计算方法第52-5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4-62页
        4.3.1 晶体结构第54-55页
        4.3.2 电子结构第55-58页
        4.3.3 输运性质第58-62页
    4.4 轻重带同时出现的原因第62-64页
    4.5 CuInTe_2的掺杂工作第64-65页
    4.6 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第65-66页
    4.7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5.1 结论第71-72页
    5.2 展望第72-7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奖励第73-74页
致谢第74-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RM的显微成像对光学薄膜的缺损检测系统
下一篇:基于Ⅳ族元素的新型二维拓扑绝缘体的理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