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1 绪论 | 第12-16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体系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研究体系 | 第14-15页 |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6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研究不足 | 第1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规范研究 | 第16-17页 |
·实证研究 | 第17-18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8-19页 |
·已有研究述评 | 第19-20页 |
3 审计与非审计服务相关理论分析 | 第20-31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3页 |
·传统的委托代理模式 | 第21-22页 |
·同时提供非审计服务后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22-23页 |
·寻租理论 | 第23-25页 |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寻租活动 | 第23-24页 |
·注册会计师的寻租活动 | 第24-25页 |
·经济寻租对审计独立性的直接影响 | 第25页 |
·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 | 第25-31页 |
·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概念与范围 | 第25-27页 |
·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与审计服务 | 第27-28页 |
·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与审计质量 | 第28-31页 |
4 安然事件”对我国发展非审计服务业的启示 | 第31-37页 |
·安然事件简析 | 第31-32页 |
·安达信提供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分析 | 第32-35页 |
·安然事件对我国发展非审计服务业的启示 | 第35-37页 |
·应积极鼓励和引导我国非审计服务发展,提高抗风险能力 | 第35页 |
·建立与健全对非审计服务的规范 | 第35-36页 |
·构建现场和非现场并举的监管机制 | 第36-37页 |
5 我国非审计服务发展的现状及可行性分析 | 第37-42页 |
·我国非审计服务的发展现状 | 第37-39页 |
·非审计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过低 | 第37-38页 |
·提供的非审计服务种类比较单一 | 第38-39页 |
·我国发展非审计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 第39-42页 |
·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的提高 | 第39-40页 |
·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的改善 | 第40页 |
·注册会计师发展非审计服务存在绝对优势 | 第40-41页 |
·非审计服务业务巨大的需求潜力 | 第41-42页 |
6 我国发展非审计服务的对策与建议 | 第42-47页 |
·法律制度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 第42页 |
·外部监管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 第42-44页 |
·限制对同一客户同时提供审计和非审计服务 | 第42-43页 |
·规范审计费用和非审计费用的披露 | 第43-44页 |
·注册会计师协会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 第44-45页 |
·加强协会监管,完善注册会计师自律制度 | 第44页 |
·完善后续教育,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水平 | 第44页 |
·强化诚信教育,规范注册会计师职业操守 | 第44-45页 |
·会计师事务所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 第45-46页 |
·以主业为依托拓展非审计服务 | 第45页 |
·慎重承接业务,确保审计独立性 | 第45-46页 |
·加强质量控制和风险控制 | 第46页 |
·重视对非审计服务的理论研究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