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延边高校劳动力供给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8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8-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20页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第20-26页
    2.1 概念界定第20-21页
        2.1.1 高校第20页
        2.1.2 高校劳动力供给第20-21页
        2.1.3 产业结构及其调整第21页
    2.2 相关理论第21-26页
        2.2.1 高等教育供给理论第22-23页
        2.2.2 产业结构调整理论第23-26页
第三章 延边高校劳动力供给与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关联性分析第26-41页
    3.1 发展演变及现状分析第26-33页
        3.1.1 发展演变第26-29页
        3.1.2 现状分析第29-33页
    3.2 劳动力供给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联性分析第33-41页
        3.2.1 延边各产业的高校劳动力供给的贡献率分析第33-35页
        3.2.2 延边各产业的高校劳动力供给弹性分析第35-36页
        3.2.3 延边高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适应性分析第36-39页
        3.2.4 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协调延边高校劳动力供给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第41-46页
    4.1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促进劳动力需求对策第41-43页
        4.1.1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缓解高校毕业生的供求矛盾第41页
        4.1.2 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增强高校毕业生容纳力第41-42页
        4.1.3 推进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其就业潜力第42页
        4.1.4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产业的高校劳动力供给容量第42-43页
    4.2 在产业调整中促进高校劳动力供给的对策第43-46页
        4.2.1 建立起高校专业结构的动态调整机制第43页
        4.2.2 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第43-44页
        4.2.3 高校劳动力供给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双向平衡第44-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期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研究
下一篇:北京市人才聚集力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