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美国的金融霸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法律规范的历史演进 | 第12-23页 |
第一节 国际货币范畴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诞生 | 第14-16页 |
一、国际金本位制度的诞生与崩溃 | 第14页 |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及影响 | 第14-15页 |
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点及影响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特里分悖论"掩盖下的美国金融霸权与基金协定的第一次修订 | 第16-18页 |
一、"特里芬悖论"掩盖下的美国金融霸权及影响 | 第16-17页 |
二、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第一次修订 | 第17-18页 |
第四节 牙买加体系与基金协定的第二次修订 | 第18-20页 |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 第18-19页 |
二、牙买加体系的建立与基金协定的第二次修订 | 第19-20页 |
第五节 美元体制与基金协定的第三次修订 | 第20-23页 |
一、美元体制的形成及影响 | 第20-21页 |
二、基金协定的第三次修订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美元困境带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困难与挑战 | 第23-32页 |
第一节 美元困境的表现及对国际货币体制的法律影响 | 第23-24页 |
第二节 金融创新给基金协定国际收支立法带来的冲击 | 第24-25页 |
一、美国金融霸权下的金融创新 | 第24页 |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收支平衡制度 | 第24-25页 |
三、金融创新给基金国际收支调节立法的冲击 | 第25页 |
第三节 国际资本流动性膨胀使基金协定外汇管理制度面临挑战 | 第25-27页 |
一、美元外流导致全球流动性膨胀 | 第26-27页 |
二、国际资本流动性膨胀冲击基金外汇管理法律制度 | 第27页 |
第四节 金融危机暴露基金协定国际汇率制度存在的弊端 | 第27-29页 |
一、金融危机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冲击 | 第27-28页 |
二、金融危机暴露基金协定的现行汇率制度存在弊端 | 第28-29页 |
第五节 欧元出台对基金协定国际储备立法的影响 | 第29-32页 |
一、国际储备的法律性质 | 第29-30页 |
二、国际储备的国际法---基金协定的相关规定 | 第30页 |
三、欧元的出台及其法律问题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 | 第32-57页 |
第一节 关于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讨论 | 第32-35页 |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建议 | 第32-33页 |
二、发达国家关于改革基金组织的建议 | 第33-35页 |
三、中国学者关于基金组织改革的设想 | 第35页 |
第二节 调整基金组织的宗旨和职能 | 第35-40页 |
一、调整基金组织的宗旨 | 第35-38页 |
二、基金组织职能的转变 | 第38-40页 |
第三节 基金组织的法律原则与基金组织改革 | 第40-42页 |
一、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与基金组织法律原则 | 第40-41页 |
二、基金组织法律原则对基金组织改革的启示 | 第41-42页 |
第四节 改革基金组织决策制度 | 第42-50页 |
一、基金组织的决策机制及其缺陷 | 第42-44页 |
二、基金组织决策机制改革的法律依据 | 第44页 |
三、改革基金组织决策机制的建议 | 第44-50页 |
第五节 增强基金组织的监管制度 | 第50-52页 |
一、基金组织的监督职能的法律性质 | 第50-51页 |
二、基金组织监督机制面临的困境 | 第51页 |
三、基金组织监督机制改革的立法建议 | 第51-52页 |
第六节 特别提款权的有效配置 | 第52-54页 |
一、特别提款权的法律性质 | 第52-53页 |
二、从基金协定对特别提款权的规定变化分析其国际法律地位 | 第53页 |
三、对特别提款权改革的立法建议 | 第53-54页 |
第七节 促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合作 | 第54-57页 |
第四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背景下中国的应对之策 | 第57-63页 |
第一节 从中国的份额及代表权看中国与基金组织的合作 | 第57-58页 |
第二节 中国履行基金协定义务的法律环境要求 | 第58-59页 |
第三节 中国在基金组织改革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 第59-60页 |
第四节 中国应如何推动基金组织改革 | 第60-61页 |
第五节 中国金融立法建议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个人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