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前言 | 第10页 |
1.1 烧结烟气成分及特点 | 第10页 |
1.2 烧结烟气脱硫分类 | 第10-14页 |
1.2.1 钙基湿法烟气脱硫 | 第11-12页 |
1.2.2 钙基半干法烟气脱硫 | 第12-14页 |
1.2.2.1 循环流化床法(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 第12-13页 |
1.2.2.2 旋转喷雾干燥法( Spray Drying Adsorption,SDA) | 第13页 |
1.2.2.3 炉内喷钙尾部增湿活化法(LIFAC) | 第13-14页 |
1.3 脱硫灰的成分与特点 | 第14页 |
1.4 影响脱硫灰资源化利用的主要因素 | 第14-15页 |
1.4.1 脱硫灰成分不稳定 | 第14-15页 |
1.4.2 脱硫灰硫酸盐含量过高 | 第15页 |
1.4.3 脱硫灰中氯离子含量过高 | 第15页 |
1.5 脱硫灰的资源化利用现状 | 第15-18页 |
1.5.1 国内外脱硫灰的利用现状概述 | 第15-16页 |
1.5.2 脱硫灰的资源化利用技术 | 第16-18页 |
1.5.2.1 在建筑材料行业的应用 | 第16-17页 |
1.5.2.2 土壤改良 | 第17页 |
1.5.2.3 生产新型凝胶材料 | 第17-18页 |
1.5.2.4 脱硫灰的其他利用途径 | 第18页 |
1.6 硫酸沸腾炉 | 第18-20页 |
1.6.1 沸腾炉制酸工艺 | 第18-19页 |
1.6.2 硫酸渣主要成分 | 第19页 |
1.6.3 硫酸渣的应用 | 第19-20页 |
1.7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脱硫灰高温反应热力学分析 | 第21-30页 |
2.1 脱硫灰分解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 第21-24页 |
2.1.1 脱硫灰中各成分的分解 | 第22-23页 |
2.1.2 亚硫酸钙的氧化与分解 | 第23-24页 |
2.2 亚硫酸钙分解产物的热力学分析 | 第24-28页 |
2.2.1 不同气压条件下CaSO_3分解规律 | 第24-26页 |
2.2.2 不同气氛条件下CaSO_3分解规律 | 第26-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半干法烧结烟气脱硫灰中亚硫酸钙高温分解的动力学特性 | 第30-42页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3.1.1 实验原料 | 第30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1-40页 |
3.2.1 脱硫灰的热分解过程 | 第31-33页 |
3.2.2 亚硫酸钙的热分解动力学分析 | 第33-40页 |
3.2.2.1 热分析动力学方程 | 第34页 |
3.2.2.2 分解活化能Ea | 第34-37页 |
3.2.2.3 指前因子ln(A/s-1) | 第37页 |
3.2.2.4 最概然机理函数G(α)和f(α) | 第37-38页 |
3.2.2.5 动力学参数计算方法 | 第38页 |
3.2.2.6 动力学参数计算与分析 | 第38-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半干法烧结烟气脱硫灰高温反应实验 | 第42-50页 |
4.1 实验原料 | 第42-44页 |
4.1.1 原料的化学成分 | 第42页 |
4.1.2 原料的矿相结构 | 第42-44页 |
4.1.2.1 原料的XRD分析 | 第42-43页 |
4.1.2.2 原料的SEM/EDS分析 | 第43-44页 |
4.2 实验设备 | 第44-45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5页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4.4.1 反应温度对脱硫灰分解的影响 | 第45-46页 |
4.4.2 通气量对脱硫灰分解的影响 | 第46-47页 |
4.4.3 反应气氛对脱硫灰分解的影响 | 第47-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沸腾炉掺烧半干法烧结烟气脱硫灰的焙烧特性 | 第50-58页 |
5.1 实验 | 第50-52页 |
5.1.1 实验原料 | 第50-51页 |
5.1.2 实验设备 | 第51页 |
5.1.3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52-57页 |
5.2.1 尾气SO_2逸出量的影响因素 | 第52-55页 |
5.2.1.1 原料配比对SO_2逸出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5.2.1.2 通气量对SO_2逸出量的影响 | 第53页 |
5.2.1.3 温度对SO_2逸出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5.2.1.4 焙烧时间对SO_2逸出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5.2.2 尾渣中铁、硫含量的影响因素 | 第55-57页 |
5.2.2.1 原料配比对尾渣铁、硫含量的影响 | 第55页 |
5.2.2.2 通气量比对尾渣铁、硫含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5.2.2.3 温度比对尾渣铁、硫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8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