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约谈的法律属性及其规制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3-16页 |
一、行政约谈基础理论概述 | 第16-27页 |
(一) 行政约谈的典型案例和初步研判 | 第16-18页 |
(二) 行政约谈的构成要素 | 第18-20页 |
(三) 行政约谈的一般性法律程序 | 第20-23页 |
(四) 行政约谈目的与功能的多元化阐释 | 第23-27页 |
二、法律属性之争:行政约谈的形式化努力与踟蹰 | 第27-36页 |
(一) 独立行为与附属行为之争 | 第27-28页 |
(二) 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之争 | 第28-30页 |
(三) 行政指导与新型行为之争 | 第30-32页 |
(四) 如何走出行政约谈法律属性之争的泥淖? | 第32-36页 |
三、制约行政约谈法治化进阶的现实壁垒 | 第36-44页 |
(一) 约谈立法的散乱和随意 | 第36-38页 |
(二) 约谈启动裁量权的滥用 | 第38-39页 |
(三) 行政约谈的封闭性运作 | 第39-41页 |
(四) 行政约谈的效力缺乏稳定性 | 第41-42页 |
(五) 权利救济的习惯性失位 | 第42-44页 |
四、有序推进行政约谈法律规制的策略选择 | 第44-57页 |
(一) 面向现实的循序渐进式立法模式 | 第44-46页 |
(二) 通过明确启动基准来规范约谈权力行使 | 第46-48页 |
(三) 妥善处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 第48-50页 |
(四) 建立持久稳定的约谈效力机制 | 第50-54页 |
(五) 完善行政约谈的公法救济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6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倩况表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