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套管高频振动沉拔机理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sct | 第4-5页 |
符号 | 第16-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9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7-18页 |
1.2 大直径全套管灌注桩 | 第18-19页 |
1.2.1 大直径灌注桩 | 第18页 |
1.2.2 大直径全套管灌注桩 | 第18-19页 |
1.3 大直径高频液压振动全套管灌注桩 | 第19-22页 |
1.3.1 高频液压振动沉拔套管机理及施工工艺 | 第19-20页 |
1.3.2 高频液压振动锤沉拔套管设备系统 | 第20-21页 |
1.3.3 高频振动沉拔套管的振害研究 | 第21-22页 |
1.4 沉拔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1.4.1 现场试验、经验方法和室内试验研究概况 | 第22-23页 |
1.4.2 数值模拟研究概况 | 第23-24页 |
1.5 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ALE) | 第24-26页 |
1.5.1 ALE法简要介绍 | 第25页 |
1.5.2 ALE法在岩土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1.6 国内外拔桩(套管)研究概况 | 第26-28页 |
1.7 本文主要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沉拔套管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 第29-42页 |
2.1 ABAQUS关于沉拔套管的理论基础 | 第29-38页 |
2.1.1 模型简化 | 第29页 |
2.1.2 贯入方法 | 第29-31页 |
2.1.3 土体本构模型 | 第31-32页 |
2.1.4 接触问题 | 第32页 |
2.1.5 重要参数选取原则 | 第32-34页 |
2.1.5.1 土体静止侧压系数和摩擦系数 | 第32-34页 |
2.1.5.2 其他参数选取原则 | 第34页 |
2.1.6 孔隙水压力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2.1.7 边界问题 | 第35-38页 |
2.1.7.1 有限元-无限元耦合模型介绍 | 第35-36页 |
2.1.7.2 有限元-无限元耦合模型原理及方法 | 第36-38页 |
2.2 ALE法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 第38-41页 |
2.2.1 更新的拉格朗日方法 | 第38-39页 |
2.2.2 ALE解法 | 第39-4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套管贯入机理及参数分析 | 第42-84页 |
3.1 内容简述 | 第42页 |
3.2 模型建立过程 | 第42-45页 |
3.2.1 数值模拟的基本假定 | 第42页 |
3.2.2 模型详细尺寸 | 第42-43页 |
3.2.3 各参数的取值 | 第43-44页 |
3.2.4 高频振动荷载 | 第44-45页 |
3.2.5 初始应力场 | 第45页 |
3.3 网格划分和模型验证 | 第45-50页 |
3.3.1 网格划分和单元选择 | 第45-46页 |
3.3.2 不同模型对比和确定及模型验证 | 第46-50页 |
3.3.2.1 模型对比和确定 | 第46-48页 |
3.3.2.2 模型验证 | 第48-50页 |
3.4 套管贯入机理分析 | 第50-71页 |
3.4.1 地表位移分析 | 第52-54页 |
3.4.2 深层土位移分析 | 第54-56页 |
3.4.2.1 深层土水平位移分析 | 第54-55页 |
3.4.2.2 深层土竖向位移分析 | 第55-56页 |
3.4.3 应力场分析 | 第56-60页 |
3.4.3.1 径向应力场分析 | 第56-58页 |
3.4.3.2 孔压场分析 | 第58-60页 |
3.4.4 速度场分析 | 第60-63页 |
3.4.5 土塞分析 | 第63-71页 |
3.4.5.1 土塞简介 | 第63-64页 |
3.4.5.2 土塞研究概况 | 第64-66页 |
3.4.5.3 土塞分析 | 第66-71页 |
3.5 套管贯入参数分析 | 第71-82页 |
3.5.1 管土间摩擦系数 | 第71-75页 |
3.5.1.1 贯入速度对比 | 第71-72页 |
3.5.1.2 位移场对比 | 第72-73页 |
3.5.1.3 应力场对比 | 第73-74页 |
3.5.1.4 速度场对比 | 第74-75页 |
3.5.2 土体杨氏模量 | 第75-79页 |
3.5.2.1 贯入速度对比 | 第75-76页 |
3.5.2.2 位移场对比 | 第76-77页 |
3.5.2.3 应力场对比 | 第77-78页 |
3.5.2.4 速度场对比 | 第78-79页 |
3.5.3 激振频率 | 第79-82页 |
3.5.3.1 贯入速度对比 | 第79-80页 |
3.5.3.2 位移场对比 | 第80-81页 |
3.5.3.3 应力场对比 | 第81-82页 |
3.5.3.4 速度场对比 | 第8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四章 套管上拔机理及参数分析 | 第84-137页 |
4.1 内容简述 | 第84页 |
4.2 模型建立过程 | 第84-89页 |
4.2.1 模型尺寸及网格划分 | 第84-85页 |
4.2.2 各项参数取值 | 第85页 |
4.2.3 可拔性分析 | 第85-88页 |
4.2.4 高频振动荷载 | 第88页 |
4.2.5 模型验证 | 第88-89页 |
4.3 套管上拔机理分析 | 第89-119页 |
4.3.1 上拔速度分析 | 第90-91页 |
4.3.2 位移场分析 | 第91-104页 |
4.3.2.1 地表竖向位移 | 第92-94页 |
4.3.2.2 地表径向位移 | 第94-96页 |
4.3.2.3 深层土体竖向位移 | 第96-100页 |
4.3.2.4 深层土体径向位移 | 第100-104页 |
4.3.3 应力场分析 | 第104-116页 |
4.3.3.1 径向应力场 | 第105-109页 |
4.3.3.2 竖向应力场 | 第109-113页 |
4.3.3.3 孔压场 | 第113-115页 |
4.3.3.4 侧摩阻力 | 第115-116页 |
4.3.4 速度场分析 | 第116-118页 |
4.3.5 孔隙比分析 | 第118-119页 |
4.4 套管上拔参数分析 | 第119-135页 |
4.4.1 土体杨氏模量 | 第120-126页 |
4.4.1.1 位移场对比 | 第120-123页 |
4.4.1.2 应力场对比 | 第123-125页 |
4.4.1.3 速度场对比 | 第125-126页 |
4.4.2 管土间摩擦系数 | 第126-132页 |
4.4.2.1 上拔速度对比 | 第127页 |
4.4.2.2 位移场对比 | 第127-129页 |
4.4.2.3 应力场对比 | 第129-131页 |
4.4.2.4 速度场对比 | 第131-132页 |
4.4.3 激振频率 | 第132-134页 |
4.4.3.1 上拔速度对比 | 第132-133页 |
4.4.3.2 速度场对比 | 第133-134页 |
4.4.4 激振力 | 第134-135页 |
4.4.4.1 上拔速度对比 | 第134-135页 |
4.4.4.2 速度场对比 | 第13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35-13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37-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6页 |
致谢 | 第146-147页 |
个人简历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