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岩石(岩体)力学及岩石测试论文--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理论分析论文

遇水冷却的高温大理岩和石灰岩力学与波动特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第8页
    1.2 高温岩石的物理力学与波动特性研究历史与现状第8-11页
        1.2.1 高温时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第8-9页
        1.2.2 自然冷却时高温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第9-10页
        1.2.3 高温岩石的波动特性第10页
        1.2.4 岩石的各向异性第10-11页
        1.2.5 存在的问题第11页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第11-12页
        1.3.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3.2 研究内容第12页
    1.4 本文的创新点第12-13页
第二章 高温岩石物理力学与波动特性测试原理及方案第13-21页
    2.1 力学与波动测试试验原理及方法第13-15页
        2.1.1 力学与波动测试试验原理第13-14页
        2.1.2 力学与波动测试试验方法第14-15页
    2.2 试验方案设计第15-21页
        2.2.1 岩样及试验设备第15-18页
        2.2.2 遇水冷却的高温大理岩试验方案第18-19页
        2.2.3 遇水冷却的高温石灰岩试验方案第19-21页
第三章 遇水冷却的高温石灰岩物理力学与波动特性分析第21-48页
    3.1 高温石灰岩物理性质变化规律第21-28页
        3.1.1 石灰岩的表观形态变化第21页
        3.1.2 石灰岩的体积变化第21-24页
        3.1.3 石灰岩的干密度和孔隙率变化第24-26页
        3.1.4 石灰岩质量变化第26-28页
    3.2 高温石灰岩波动特性变化规律第28-37页
        3.2.1 石灰岩的纵波波速变化第29-32页
        3.2.2 石灰岩的横波波速变化第32-34页
        3.2.3 石灰岩的纵横波速比变化第34-36页
        3.2.4 石灰岩的动弹性模量变化第36-37页
    3.3 高温石灰岩力学特性变化规律第37-46页
        3.3.1 石灰岩应力-应变曲线变化第37-39页
        3.3.2 石灰岩破坏形态变化第39-41页
        3.3.3 石灰岩峰值强度变化第41-42页
        3.3.4 石灰岩峰值应变变化第42-43页
        3.3.5 石灰岩弹性模量和变形模量变化第43-46页
        3.3.6 石灰岩泊松比变化第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高温大理岩不同冷却方式下力学与波动特性分析第48-72页
    4.1 高温大理岩物理性质变化规律第48-52页
        4.1.1 大理岩的表观形态第48页
        4.1.2 大理岩体积变化第48-52页
    4.2 高温大理岩力学特性变化规律第52-58页
        4.2.1 峰值强度变化第53-56页
        4.2.2 弹性模量的变化第56-58页
    4.3 高温大理岩波动特性变化规律第58-67页
        4.3.1 衰减系数的变化第58-60页
        4.3.2 纵波波速的变化第60-65页
        4.3.3 纵波主频的变化第65-67页
    4.4 不同冷却方式下大理岩损伤演化规律第67-70页
        4.4.1 损伤因子的变化第67-69页
        4.4.2 损伤应变能释放率的变化第69-70页
    4.5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五章 高温石灰岩各向异性研究第72-77页
    5.1 岩样及试验设备第72页
    5.2 试验方案第72-73页
    5.3 高温石灰岩各向异性变化规律第73-76页
        5.3.1 纵波波速变化第73-75页
        5.3.2 岩石各向异性变化第75-76页
    5.4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结论第77-78页
    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致谢第82-83页
个人简历第83-84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灌注桩套管高频振动沉拔机理
下一篇:大底盘RC框剪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