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工程地震论文

工程场地活断层避让距离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1.1 问题提出第12-13页
    1.2 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活断层与地表破裂第18-48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活断层与地震第18-26页
        2.2.1 活断层第18-25页
        2.2.2 活断层与地震关系第25-26页
    2.3 地震与地表破裂第26-47页
        2.3.1 强震地表破裂定义第27-29页
        2.3.2 强震地表破裂条件第29-32页
        2.3.3 强震地表破裂原地重复第32-38页
        2.3.4 强震地表破裂定位分析第38-47页
    2.4 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地表破裂特征分析第48-82页
    3.1 引言第48页
    3.2 地表破裂主要特征第48-55页
        3.2.1 基本特征第48-50页
        3.2.2 平面特征第50-53页
        3.2.3 剖面特征第53-55页
    3.3 地表破裂机制初步分析第55-59页
        3.3.1 地表破裂机理第55-56页
        3.3.2 地表破裂模式第56-59页
    3.4 地表破裂带的宽度第59-79页
        3.4.1 影响因素第60-65页
        3.4.2 强震地表破裂带宽度第65-71页
        3.4.3 永久地质变形带宽度第71-78页
        3.4.4 特殊部位破裂带宽度第78-79页
    3.5 小结第79-82页
第四章 地表破裂与结构震害分析第82-130页
    4.1 概述第84-88页
    4.2 地表破裂展布迹线上结构震害分析第88-114页
        4.2.1 集集地震第88-92页
        4.2.2 汶川地震第92-106页
        4.2.3 玉树地震第106-110页
        4.2.4 土耳其伊兹米特地震第110-113页
        4.2.5 新西兰Darfield地震第113页
        4.2.6 避让距离建议值第113-114页
    4.3 地表破裂剖面上结构震害分析第114-125页
        4.3.1 集集地震第114-115页
        4.3.2 汶川地震第115-121页
        4.3.3 土耳其伊兹米特地震第121-124页
        4.3.4 新西兰Darfield地震第124-125页
    4.4 地表破裂上结构基础减灾分析第125-128页
    4.5 小结第128-130页
第五章 地表破裂与地震动分析第130-182页
    5.1 概述第130-131页
    5.2 模型建立第131-135页
        5.2.1 平面动力分析方法第131-132页
        5.2.2 破裂带类型第132页
        5.2.3 土体参数第132-133页
        5.2.4 输入地震动选取第133-134页
        5.2.5 工况分析第134-135页
    5.3 走滑破裂工况分析第135-152页
        5.3.1 输入 0.1g的工况分析第135-141页
        5.3.2 输入 0.2g的工况分析第141-146页
        5.3.3 输入 0.4g的工况分析第146-152页
    5.4 倾滑破裂工况分析第152-179页
        5.4.1 输入 0.1g的工况分析第152-162页
        5.4.2 输入 0.2g的工况分析第162-171页
        5.3.3 输入 0.4g的工况分析第171-179页
    5.5 小结第179-182页
第六章 避让距离估计方法及应用第182-198页
    6.1 引言第182页
    6.2 确定性分析方法第182-185页
        6.2.1 方法简介第182-183页
        6.2.2 破裂宽度确定性分析第183页
        6.2.3 破裂长度确定性分析第183-185页
    6.3 概率性分析方法第185-187页
        6.3.1 避让距离概率模型第185页
        6.3.2 模型参数第185-186页
        6.3.3 概率方法第186-187页
    6.4 避让距离估计方法第187-189页
    6.5 其它避让距离方法及应用第189-195页
        6.5.1 美国活断层避让距离方法第189-191页
        6.5.2 新西兰活断层避让距离方法第191-194页
        6.5.3 台湾地区活断层避让距离方法第194页
        6.5.4 我国避让距离补充和建议第194-195页
    6.6 小结第195-19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98-204页
    7.1 总结第198-202页
    7.2 展望第202-204页
参考文献第204-214页
致谢第214-216页
作者简介第216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216页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216-217页

论文共2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再入飞行器动力学特性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TIADC系统校准算法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