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综述 | 第10-26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表面增强荧光效应 | 第10-17页 |
1.2.1 表面增强荧光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 第12-17页 |
1.3 聚集诱导增强发光效应 | 第17-21页 |
1.3.1 聚集诱导发光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 第18-21页 |
1.4 光子晶体增强荧光效应 | 第21-24页 |
1.4.1 光子晶体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 第21-24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金纳米簇荧光信号增强新方法研究 | 第26-34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7-28页 |
2.1.1 试剂与仪器 | 第27页 |
2.1.2 实验过程 | 第27-28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8-32页 |
2.2.1 Au@SiO_2@AuNCs的合成和表征 | 第28-30页 |
2.2.2 AuNPs与AuNCs之间的距离对金属增强荧光效应的影响 | 第30-31页 |
2.2.3 Au@SiO_2的浓度对AuNCs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 结论 | 第32-34页 |
第3章 酪氨酸荧光信号增强新方法研究 | 第34-46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5-36页 |
3.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5页 |
3.1.2 分析步骤 | 第35-36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6-43页 |
3.2.1 光学性质研究 | 第36-37页 |
3.2.2 pH值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3 硝酸根离子浓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4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5 酪氨酸分析 | 第40页 |
3.2.6 选择性研究 | 第40-41页 |
3.2.7 酪氨酸与NO_3~-相互作用研究 | 第41-43页 |
3.3 结论 | 第43-46页 |
第4章 总结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