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醉酒型危险驾驶罪的司法适用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0页
一、醉酒型危险驾驶罪概述第10-17页
    (一) 我国立法沿革和立法意义第10-14页
        1. 立法沿革第10-13页
        2. 立法意义第13-14页
    (二) 醉酒型危险驾驶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第14-17页
        1. 犯罪客体第14页
        2. 犯罪的客观方面第14页
        3. 犯罪主体第14-15页
        4. 犯罪的主观方面第15-17页
二、醉酒型危险驾驶罪的停止形态第17-20页
    (一) 行为犯与危险犯的区分第17-18页
    (二) 具体危险犯与抽象危险犯的区分第18页
    (三) 醉酒型危险驾驶罪是抽象危险犯第18-19页
    (四) 醉酒型危险驾驶罪的犯罪形态第19-20页
三、对相关定罪情节和量刑规则的理解第20-31页
    (一) 定罪情节第20-24页
        1. 血液酒精含量鉴定意见是关键证据第20-22页
        2.“道路”的理解第22-23页
        3.“机动车”的理解第23-24页
    (二) 量刑规则第24-31页
        1. 自首情节的认定第24-27页
        2. 缓刑适用不均衡第27-28页
        3. 总则“但书”的适用第28-31页
四、醉酒型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关系第31-36页
    (一) 醉酒型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关系第31-33页
        1. 醉酒型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别第31页
        2. 醉酒驾驶机动车造成致人伤亡加重结果的构成交通肇事罪第31-32页
        3. 建议对交通肇事逃逸情节从严认定第32-33页
    (二) 醉酒型危险驾驶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关系第33-36页
        1. 醉酒型危险驾驶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区别第33页
        2.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危险”程度高第33-34页
        3.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观故意明确第34-36页
结语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致谢第39-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
下一篇:对《刑法修正案(九)》关于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修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