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5-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引言 | 第11-20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1.2.1 高风险医疗器械追溯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2.2 供应链追溯体系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2.3 追溯模式评价研究 | 第15页 |
| 1.2.4 研究现状小结 | 第15-16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6-20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1.3.3 研究思路 | 第17-20页 |
| 2 高风险医疗器械供应链分析 | 第20-29页 |
| 2.1 高风险医疗器械分析 | 第20-21页 |
| 2.1.1 医疗器械定义与分类 | 第20页 |
| 2.1.2 高风险医疗器械物流特点 | 第20-21页 |
| 2.2 高风险医疗器械供应链现状分析 | 第21-28页 |
| 2.2.1 高风险医疗器械供应链内涵及结构分析 | 第21-22页 |
| 2.2.2 高风险医疗器械供应链物流模式分析 | 第22-24页 |
| 2.2.3 高风险医疗器械供应链节点企业分析 | 第24-28页 |
| 2.2.4 高风险医疗器械供应链特点分析 | 第28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3 高风险医疗器械供应链追溯及追溯模式分析 | 第29-37页 |
| 3.1 高风险医疗器械供应链追溯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9-32页 |
| 3.1.1 高风险医疗器械供应链追溯内涵分析 | 第29页 |
| 3.1.2 高风险医疗器械供应链追溯现状分析 | 第29-31页 |
| 3.1.3 高风险医疗器械供应链追溯问题分析 | 第31-32页 |
| 3.2 高风险医疗器械供应链追溯模式分析 | 第32-36页 |
| 3.2.1 高风险医疗器械供应链追溯模式选择必要性分析 | 第32-33页 |
| 3.2.2 高风险医疗器械供应链追溯模式内涵 | 第33页 |
| 3.2.3 高风险医疗器械供应链潜在追溯模式分析 | 第33-36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4 高风险医疗器械供应链追溯模式评价与选择 | 第37-63页 |
| 4.1 高风险医疗器械供应链追溯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7-39页 |
| 4.1.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37-38页 |
| 4.1.2 评价指标选取 | 第38-39页 |
| 4.2 高风险医疗器械供应链追溯模式综合评价 | 第39-60页 |
| 4.2.1 评价方法选择 | 第40页 |
| 4.2.2 基于FAHP的灰色多层次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 | 第40-55页 |
| 4.2.3 基于熵权法的TOPSIS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 | 第55-60页 |
| 4.3 高风险医疗器械供应链追溯模式定性对比 | 第60-61页 |
| 4.4 高风险医疗器械供应链追溯模式确定 | 第61-62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 5.1 结论 | 第63页 |
| 5.2 展望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附录 A | 第68-73页 |
| 附录 B | 第73-76页 |
| 附录 C | 第76-78页 |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80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