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苏南乡村水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策略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1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乡村水域环境面临危机第13页
        1.1.2 乡村生态安全环境建设的客观需求第13-14页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第14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3.1 研究目的第14-15页
        1.3.2 理论意义第15页
        1.3.3 实践意义第15页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5-18页
        1.4.1 针对生态安全格局的相关研究第15-17页
        1.4.2 围绕乡村水域环境的相关研究第17-18页
    1.5 研究内容第18页
    1.6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8-21页
        1.6.1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6.2 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二章 相关研究理论基础第21-28页
    2.1 关于景观生态学原理第21页
    2.2 景观生态学中相关概念第21-26页
        2.2.1 斑块-廊道-基质第21-22页
        2.2.2 格局-过程-尺度第22-24页
        2.2.3 生态网络的概念第24-26页
    2.3 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基本概念与应用第26-27页
        2.3.1 生态安全格局基本概念第26页
        2.3.2 生态安全格局理论的应用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苏南乡村水域特性认知分析第28-35页
    3.1 苏南地区水域基本概况第28页
    3.2 苏南乡村水域生态结构与特征分析第28-31页
        3.2.1 苏南乡村水域生态结构分析第28-30页
        3.2.2 苏南乡村水域生态环境特征第30-31页
    3.3 苏南乡村水域生态服务功能分析第31-33页
        3.3.1 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的作用第31-32页
        3.3.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第32页
        3.3.3 防灾减灾的作用第32-33页
    3.4 苏南乡村水域环境面临的问题第33-34页
        3.4.1 水网空间格局紊乱,水域破碎度增加第33页
        3.4.2 水域网络空间萎缩,水域面积缩小第33-34页
        3.4.3 水域生态网络连通性降低第34页
    3.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苏南乡村水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第35-73页
    4.1 苏南乡村水域环境生态规划原则与目标第35-36页
        4.1.1 乡村水域生态规划原则第35-36页
        4.1.2 乡村水域环境生态规划的目标第36页
    4.2 苏南乡村水域生态布局规划第36-48页
        4.2.1 水域环境生态调查第36-37页
        4.2.2 苏南乡村水域分类第37-38页
        4.2.3 苏南乡村水域生态敏感性分析第38页
        4.2.4 水域环境适宜性分析第38-39页
        4.2.5 构建水域环境生态安全格局第39-41页
        4.2.6 乡村水域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以吴江汾湖地区为例第41-48页
    4.3 苏南乡村水域格局生态空间设计第48-51页
        4.3.1 苏南乡村水域生态网络的构建第48-49页
        4.3.2 苏南乡村水系空间廊道控制第49-50页
        4.3.3 疏通水系,改善斑块与廊道之间的连接第50-51页
    4.4 苏南乡村水域生态设计具体措施第51-53页
        4.4.1 建立以水系为纽带的水域景观走廊第51-52页
        4.4.2 建立水域空间保护的管理机制第52-53页
    4.5 案例应用——苏州吴江地区乡村水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第53-72页
        4.5.1 研究区概况第53-54页
        4.5.2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54-56页
        4.5.3 水域景观格局指数的选取第56页
        4.5.4 指数研究结果与分析第56-60页
        4.5.5 单生态因子敏感性分析第60-63页
        4.5.6 水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第63-72页
    4.6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3-76页
    5.1 主要研究结论第73-74页
    5.2 研究创新点第74页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一、学术著作第76页
    二、期刊杂志第76-79页
    三、学位论文第79页
    四、其他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苏州传统街巷空间组织模式研究
下一篇:苏南小城镇水乡特色维育策略研究--以吴江七都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