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1.1 面孔加工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8页 |
1.1.1 面孔加工的神经系统 | 第13-14页 |
1.1.2 情绪面孔加工的神经机制 | 第14-16页 |
1.1.3 面孔加工的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1.2 精神疾病对面孔加工的影响 | 第18-21页 |
1.2.1 焦虑障碍 | 第19页 |
1.2.2 抑郁障碍 | 第19-20页 |
1.2.3 其他精神疾病 | 第20-21页 |
1.3 催产素对面孔加工的影响 | 第21-26页 |
1.3.1 催产素的研究背景 | 第21-22页 |
1.3.2 催产素对情绪面孔加工的影响 | 第22-24页 |
1.3.3 催产素对精神疾病的潜在治疗作用 | 第24-26页 |
1.4 特质研究法 | 第26-27页 |
1.5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27-28页 |
1.6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28-30页 |
第二章 社交焦虑和抑郁特质对面孔加工的影响 | 第30-50页 |
2.1 引言 | 第30-32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32-38页 |
2.2.1 实验被试 | 第32页 |
2.2.2 问卷测量 | 第32-33页 |
2.2.3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2.2.4 实验范式 | 第34-35页 |
2.2.5 MRI数据采集 | 第35-36页 |
2.2.6 MRI数据分析 | 第36-38页 |
2.3 结果 | 第38-46页 |
2.3.1 行为结果 | 第38-39页 |
2.3.2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 | 第39-40页 |
2.3.3 实验一面孔识别任务的fMRI全脑分析结果 | 第40页 |
2.3.4 实验二情绪面孔识别任务的fMRI全脑分析结果 | 第40-45页 |
2.3.5 实验二情绪面孔识别任务的fMRI功能连接分析结果 | 第45-46页 |
2.4 讨论 | 第46-4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催产素对掩蔽情绪面孔加工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效应 | 第50-71页 |
3.1 引言 | 第50-52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52-57页 |
3.2.1 被试 | 第52页 |
3.2.2 实验流程 | 第52-53页 |
3.2.3 实验材料 | 第53页 |
3.2.4 实验范式 | 第53-55页 |
3.2.5 MRI数据采集 | 第55页 |
3.2.6 MRI数据分析 | 第55-57页 |
3.3 结果 | 第57-66页 |
3.3.1 行为结果 | 第57-58页 |
3.3.2 在BOLD水平上的ROI分析结果 | 第58-61页 |
3.3.3 功能连接分析结果 | 第61-65页 |
3.3.4 与抑郁和焦虑特质的相关分析结果 | 第65-66页 |
3.4 讨论 | 第66-7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1-75页 |
4.1 全文总结 | 第71-72页 |
4.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10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06-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