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的郫县休闲农业发展效率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国外休闲农业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2.2 国内休闲农业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2.3 休闲农业发展效率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1.2.4 针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评析 | 第18-19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页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9-20页 |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休闲农业及其发展效率理论的研究 | 第21-25页 |
2.1 休闲农业相关理论 | 第21-23页 |
2.1.1 休闲农业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2.1.2 生态农业理论 | 第22页 |
2.1.3 田园城市理论 | 第22-23页 |
2.2 技术效率的基本理论 | 第23-25页 |
2.2.1 技术效率的含义 | 第23-24页 |
2.2.2 生产前沿面理论 | 第24页 |
2.2.3 技术效率的测算方法 | 第24-25页 |
第3章 郫县休闲农业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论析 | 第25-33页 |
3.1 郫县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 第25-27页 |
3.2 郫县休闲农业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 | 第27-32页 |
3.2.1 要素支撑 | 第27-29页 |
3.2.2 资源优势 | 第29-30页 |
3.2.3 旅游本底 | 第30-31页 |
3.2.4 消费潜力 | 第31页 |
3.2.5 交通条件 | 第31-32页 |
3.3 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郫县休闲农业发展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33-56页 |
4.1 模型与方法 | 第33-38页 |
4.1.1 DEA方法概述 | 第33-34页 |
4.1.2 DEA模型的选择 | 第34-38页 |
4.1.3 DEA模型的经济学分析 | 第38页 |
4.2 样本的选择 | 第38-41页 |
4.3 指标的确定 | 第41-43页 |
4.3.1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 | 第41-42页 |
4.3.2 投入与产出指标皮尔森相关性分析 | 第42-43页 |
4.4 模型求解 | 第43-54页 |
4.4.1 DEA相对效率分析 | 第43-47页 |
4.4.2 差额变量分析 | 第47-53页 |
4.4.3 超效率分析 | 第53-54页 |
4.5 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郫县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 第56-62页 |
5.1 以优化投入为导向提升效率的对策 | 第56-59页 |
5.1.1 以产业规划为导向加强政府引导 | 第56-57页 |
5.1.2 以经营效率为依托培养服务人才 | 第57-58页 |
5.1.3 以品牌特色为目的拓展营销渠道 | 第58-59页 |
5.2 新形式下的有益探索 | 第59-60页 |
5.2.1 推广“互联网+休闲农业”新模式 | 第59-60页 |
5.2.2 探索“养老+休闲农业”新业态 | 第60页 |
5.3 小结 | 第60-6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