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机制的理论研究 | 第16-20页 |
2.1 保障性住房的含义 | 第16页 |
2.2 机制的含义 | 第16页 |
2.3 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机制的含义 | 第16-17页 |
2.4 构建保障性住准入退出机制的原则 | 第17-18页 |
2.5 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机制的构成要素 | 第18-1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构建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机制 | 第20-42页 |
3.1 我国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机制的构成研究 | 第20-33页 |
3.1.1 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机制的功能分析 | 第20-22页 |
3.1.2 分配机制 | 第22-28页 |
3.1.3 监管机制 | 第28-31页 |
3.1.4 激励机制 | 第31-33页 |
3.2 我国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机制的运行机理 | 第33-41页 |
3.2.1 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基本运行流程 | 第33-35页 |
3.2.2 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机制的作用机理 | 第35-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我国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机制的制度保障和实践问题分析 | 第42-52页 |
4.1 目前我国关于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机制运行的制度保障 | 第42-49页 |
4.1.1 关于分配机制的规定 | 第42-47页 |
4.1.2 关于监管机制的规定 | 第47-48页 |
4.1.3 关于激励机制的规定 | 第48-49页 |
4.2 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9-51页 |
4.2.1 准入过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9-50页 |
4.2.2 退出过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50-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国外保障性住房实践经验借鉴 | 第52-56页 |
5.1 国外保障性住房的实践经验 | 第52-54页 |
5.1.1 新加坡保障性住房实践经验 | 第52-53页 |
5.1.2 美国保障性住房实践经验 | 第53-54页 |
5.2 国外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的经验借鉴 | 第54-55页 |
5.2.1 统一的管理机构 | 第54页 |
5.2.2 完善的法律制度 | 第54-55页 |
5.2.3 清晰的保障层次、多样的保障手段 | 第5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完善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机制的制度保障 | 第56-61页 |
6.1 完善分配机制的制度保障 | 第56-57页 |
6.2 完善监管机制的制度保障 | 第57-58页 |
6.3 完善激励机制的制度保障 | 第58-61页 |
全文总结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