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3 文献评论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基本思路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 论文的创新性 | 第19-20页 |
2 相关理论及发达国家经验借鉴 | 第20-36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1.1 市场失灵理论 | 第20-21页 |
2.1.2 公共财政理论 | 第21页 |
2.1.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1-22页 |
2.2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相关理论 | 第22-30页 |
2.2.1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定义及特征 | 第22-23页 |
2.2.2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发展意义 | 第23-24页 |
2.2.3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主要分类 | 第24-26页 |
2.2.4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市场构成 | 第26-29页 |
2.2.5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绩效评价 | 第29-30页 |
2.3 发达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评价的借鉴 | 第30-36页 |
2.3.1 参股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评价 | 第31-33页 |
2.3.2 融资担保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评价 | 第33-34页 |
2.3.3 混合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评价 | 第34-36页 |
3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目标构成分析 | 第36-45页 |
3.1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目标的构成 | 第36-37页 |
3.2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政策绩效的目标构成分析 | 第37-40页 |
3.2.1 杠杆效应 | 第37-38页 |
3.2.2 政策落实情况 | 第38-39页 |
3.2.3 政策实施效果 | 第39-40页 |
3.3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经济绩效的目标构成分析 | 第40-42页 |
3.3.1 资本运作效率 | 第40-41页 |
3.3.2 主要财务指标 | 第41-42页 |
3.4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绩效的目标构成分析 | 第42-45页 |
3.4.1 管理规范性 | 第42-43页 |
3.4.2 财务透明度 | 第43页 |
3.4.3 管理专业性 | 第43-45页 |
4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5-57页 |
4.1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5-48页 |
4.1.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 第45页 |
4.1.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45-46页 |
4.1.3 绩效评价指标的初步筛选 | 第46-48页 |
4.2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8-52页 |
4.2.1 确定权重的方法 | 第48-49页 |
4.2.2 确定权重的步骤 | 第49-51页 |
4.2.3 计算各指标权重 | 第51-52页 |
4.3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评价的方法及应用步骤 | 第52-57页 |
4.3.1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评价的方法 | 第52-55页 |
4.3.2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步骤 | 第55-57页 |
5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57-69页 |
5.1 案例分析 | 第57-62页 |
5.1.1 青岛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基本情况 | 第57-59页 |
5.1.2 青岛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评价数据的获取及处理 | 第59-61页 |
5.1.3 青岛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的综合评价 | 第61-62页 |
5.2 提高青岛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的对策建议 | 第62-69页 |
5.2.1 提高政策绩效的对策建议 | 第62-65页 |
5.2.2 提高经济绩效的对策建议 | 第65-67页 |
5.2.3 提高管理绩效的对策建议 | 第67-6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9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 第74-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