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城演艺股权激励实施方案与激励效果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股权激励与绩效的相关理论 | 第18-25页 |
2.1 股权激励的概念 | 第18-19页 |
2.2 股权激励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页 |
2.2.2 激励理论 | 第19-20页 |
2.2.3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0-21页 |
2.3 公司绩效相关评价方法 | 第21-22页 |
2.3.1 财务指标分析法 | 第21页 |
2.3.2 事件分析法 | 第21-22页 |
2.3.3 经济增加值评价法 | 第22页 |
2.4 我国股权激励发展现状及相关法律 | 第22-25页 |
2.4.1 发展现状 | 第22-24页 |
2.4.2 相关法律 | 第24-25页 |
3.宋城演艺股权激励方案的确定与实施 | 第25-33页 |
3.1 宋城演艺背景简介与股权激励动因分析 | 第25-27页 |
3.1.1 背景简介 | 第25-26页 |
3.1.2 股权激励动因分析 | 第26-27页 |
3.2 宋城演艺股权激励方案的确定 | 第27-30页 |
3.2.1 股权激励的对象及标准确定 | 第27-28页 |
3.2.2 股权激励方式及授予价格的选择 | 第28-29页 |
3.2.3 股权激励计划的锁定期及解锁条件 | 第29-30页 |
3.3 宋城演艺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 | 第30-33页 |
3.3.1 第一次解锁 | 第30-31页 |
3.3.2 第二次解锁 | 第31页 |
3.3.3 第三次解锁 | 第31-33页 |
4.宋城演艺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分析 | 第33-55页 |
4.1 股权激励实施前后财务绩效的比较分析 | 第33-43页 |
4.1.1 盈利能力分析 | 第33-34页 |
4.1.2 运营能力分析 | 第34-36页 |
4.1.3 偿债能力分析 | 第36-38页 |
4.1.4 发展能力分析 | 第38-39页 |
4.1.5 杜邦财务分析 | 第39-40页 |
4.1.6 经济增加值分析 | 第40-43页 |
4.2 公司累计超额收益和股票价格分析 | 第43-47页 |
4.3 公司业务市场份额的变化分析 | 第47-49页 |
4.4 股权激励实施后公司员工的行为分析 | 第49页 |
4.5 与同行业平均绩效的对比分析 | 第49-55页 |
4.5.1 同行业盈利能力对比分析 | 第50-51页 |
4.5.2 同行业运营能力对比分析 | 第51-52页 |
4.5.3 同行业偿债能力对比分析 | 第52-53页 |
4.5.4 同行业发展能力对比分析 | 第53-55页 |
5.评价与建议 | 第55-60页 |
5.1 对宋城演艺股权激励方案的评价 | 第55-58页 |
5.1.1 宋城演艺股权激励方案的优点 | 第55-56页 |
5.1.2 宋城演艺股权激励方案的不足 | 第56-58页 |
5.2 建议 | 第58-60页 |
5.2.1 适当提高股权激励的股票数量 | 第58-59页 |
5.2.2 健全业绩考核指标体系 | 第59页 |
5.2.3 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