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改善纳米半导体光(电)催化性能的策略探索及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8-45页
    1.1 引言第18页
    1.2 半导体光(电)催化原理及应用第18-29页
        1.2.1 半导体光催化原理第18-19页
        1.2.2 半导体光电催化原理第19-21页
        1.2.3 半导体光(电)催化的应用第21-29页
    1.3 半导体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因素第29-34页
        1.3.1 光学吸收第29-31页
        1.3.2 光生载流子分离第31-33页
        1.3.3 表面催化氧化-还原反应能力第33-34页
    1.4 改善光生载流子分离的策略第34-41页
        1.4.1 材料结构调控第34-36页
        1.4.2 光生电子调控第36-39页
        1.4.3 光生空穴调控第39-41页
    1.5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41-45页
        1.5.1 立题依据第41-43页
        1.5.2 研究内容第43-45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及表征方法第45-57页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第45-47页
        2.1.1 实验试剂第45-46页
        2.1.2 主要测试仪器第46-47页
    2.2 材料表征方法第47-53页
        2.2.1 X射线粉末衍射第47-48页
        2.2.2 紫外-可见吸收/漫反射光谱第48-49页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49页
        2.2.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第49页
        2.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49-50页
        2.2.6 程序升温脱附测试第50页
        2.2.7 稳态表面光电压谱第50-51页
        2.2.8 时间分辨表面光电压谱第51-52页
        2.2.9 N_2吸附脱附测试第52-53页
    2.3 羟基自由基测试第53页
    2.4 光电化学测试第53-54页
    2.5 光(电)催化性能评估第54-57页
        2.5.1 光催化降解苯酚第54页
        2.5.2 光催化降解 2,4-二氯苯酚第54页
        2.5.3 光催化降解气相乙醛第54-55页
        2.5.4 光催化CO_2还原第55页
        2.5.5 光电催化降解甲基橙第55页
        2.5.6 光电催化分解水析氧测试第55-57页
第3章 TiO_2复合对CuO纳米片可见光电催化还原性能的影响第57-69页
    3.1 引言第57-58页
    3.2 实验部分第58-59页
        3.2.1 CuO纳米片的制备第58页
        3.2.2 T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第58页
        3.2.3 TiO_2/CuO复合体的制备第58页
        3.2.4 复合体光阴极薄膜的制备第58-5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9-68页
        3.3.1 TiO_2/CuO复合体的结构表征第59-62页
        3.3.2 TiO_2/CuO复合体的光电催化还原性能第62-63页
        3.3.3 TiO_2/CuO复合体的光生电荷分离机制第63-68页
    3.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4章 SnO_2复合对纳米Bi_2WO_6光催化降解 2,4-二氯苯酚性能的影响第69-91页
    4.1 引言第69-70页
    4.2 实验部分第70页
        4.2.1 纳米Bi_2WO_6的控制合成第70页
        4.2.2 SnO_2纳米粒子的制备第70页
        4.2.3 SnO_2-Bi_2WO_6复合体的制备第7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0-90页
        4.3.1 Bi_2WO_6的可控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第70-78页
        4.3.2 SnO_2-Bi_2WO_6复合体的构筑及其光催化性能第78-83页
        4.3.3 SnO_2-Bi_2WO_6复合体光催化活性提高机制第83-86页
        4.3.4 SnO_2复合对Fe_2O_3可见光催化性能的改善机制第86-90页
    4.4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5章 磷酸修饰对BiOBr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性能的影响第91-101页
    5.1 引言第91-92页
    5.2 实验部分第92页
        5.2.1 BiOBr纳米片的制备第92页
        5.2.2 磷酸修饰BiOBr的制备第9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2-100页
        5.3.1 磷酸修饰BiOBr的结构表征第92-95页
        5.3.2 磷酸修饰BiOBr的光催化性能第95-96页
        5.3.3 磷酸修饰BiOBr光催化活性提高机制第96-100页
    5.4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6章 磷酸-石墨烯共改性对BiOCl光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第101-120页
    6.1 引言第101-102页
    6.2 实验部分第102-103页
        6.2.1 BiOCl纳米片的制备第102页
        6.2.2 RGO/BiOCl复合体的制备第102-103页
        6.2.3 磷酸修饰RGO/BiOCl复合体的制备第103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03-119页
        6.3.1 RGO/Bi OCl复合体的结构表征第103-106页
        6.3.2 RGO/Bi OCl复合体的光电催化氧化性能第106-107页
        6.3.3 磷酸修饰RGO/BiOCl复合体的结构表征第107-110页
        6.3.4 磷酸修饰RGO/BiOCl复合体光电催化氧化性能第110-113页
        6.3.5 复合体光电催化活性及稳定性提高机制分析第113-119页
    6.4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结论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环低聚吡咯铀和超铀配合物结构设计和性质计算
下一篇: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10与宿主细胞互作蛋白的筛选鉴定及其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