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著作权法论文

改编权侵权认定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3页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2页
    (三)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第12-13页
一、改编权的理论基础第13-26页
    (一)改编权的历史发展第13-17页
        1、改编权的历史源流第13-14页
        2、《伯尔尼公约》中的改编权第14-15页
        3、改编权在我国的法律发展第15-17页
    (二)改编权的概念与特征第17-19页
        1、改编权的概念第17-18页
        2、改编权的特征第18-19页
    (三)改编权与相关权项的辨析第19-26页
        1、改编权与复制权第19-22页
        2、改编权与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第22-23页
        3、改编权与剽窃第23-26页
二、改编权保护的美国法考察:以演绎权保护为切入点第26-33页
    (一)版权保护的基本条件第26页
    (二)对演绎权的立法保护第26-28页
    (三)版权侵权认定方法与演绎权侵权认定方法之探索第28-33页
        1、外部/内部测试法第29-30页
        2、抽象测试法第30-31页
        3、“抽象—过滤—比对”测试法第31页
        4、合理改编测试法——演绎权侵权判定方法新尝试第31-33页
三、我国改编权侵权认定规则与方法适用现状第33-42页
    (一)改编权侵权认定规则——“接触+实质性相似”第33-34页
        1、接触第33页
        2、实质性相似第33-34页
    (二)改编权侵权认定方法适用第34-42页
        1、三步检验法第36页
        2、思想/表达二分法(或称抽象测试法)第36-38页
        3、整体感知法第38-39页
        4、独创性第39-42页
四、改编权侵权认定的完善建议第42-49页
    (一)涉案作品著作权的归属认定第42-43页
    (二)作品类型不同所适用方法的差异第43-45页
        1、独创性相对较低的文字作品第43-44页
        2、独创性相对较高的非文字作品第44-45页
    (三)改编作品与原作品的关系第45-47页
        1、被告接触原告作品的可能性第45-46页
        2、抄袭行为的存在第46-47页
    (四)实质性相似的判断方法——“以三步检验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第47-49页
        1、三步检验法的主导性第47-48页
        2、其他方法的佐助第48-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挪用资金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研究
下一篇:论警察盘查程序的完善